最新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
最新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双一流”建设深化阶段,既要考虑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又要重视区域及行业建设的特殊需要。最新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
时隔5年,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终于公布,共147所高校入围。
相比上一轮,最新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是统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对于这一变化,官方解释——“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一般来说,经济与高等教育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经济越好,高等教育水平会越高。反之,高等教育水平越高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
从此次“双一流”高校省份分布来看,今年GDP突破4万亿的北京,共有34所高校在榜,占到总数的23%,同一等级的上海有15所高校在榜,与传统经济大省江苏(16所)一同列入三甲。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省份入围高校多,哪些省份学科实力强劲?针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官方解读,又透露出哪些关键信号?
省份排名:广东超湖北,与川陕并列
相比2017年公布的首轮名单,入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共新增7所,分别为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按照所在地划分,广东无疑是“最大赢家”——其中3所高校均来自广东,分别为广州2所、深圳1所;其余4校分别为上海、江苏南京、山西太原、湖南湘潭各1所。
经过此轮调整后,“双一流”省域版图迎来新变化。
从全国来看,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拥有高校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为: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四川、陕西、湖北、天津、湖南、辽宁、黑龙江。
不过按照GDP排名来看,不少经济强省与“双一流”高校数量出现错位,这当中山东、浙江与河南尤为明显。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则实现“逆袭”,全省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数量从5所增加到8所,总量从全国31省份并列第7位跃升至第4位。
此外,中部的山西也从此前12个仅入围一所高校的省份中脱颖而出,与河南、重庆、福建等省份并列拥有2所高校。
具体来看,这次的新晋“成员”入围有何考量?满足了哪些条件?
据教育部官方解读,新一轮建设范围确定了“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认定原则。其中之一就是需求引导下的布局调整,即第二轮建设以“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察,尤其是加大基础学科、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
同时还提出,鼓励建设高校主动对接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口径。允许个别建设学科所属建设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优势、目标定位,以及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情况提出申请。
此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所高校,将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此举旨在“扩大建设自主权,推动建设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建设高校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动力,为若干高校冲入世界前列创造政策制度环境”。
城市突围:深圳破零,重庆承压
大学高度,决定了城市的高度。
具体到城市维度,入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147所高校,分布于全国43座城市。
其中,高校数量最多的10城分别为: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成都、武汉、天津、长沙、哈尔滨)。无一例外均为直辖市或省会城市。
相比之下,苏州、宁波、无锡三座万亿经济强市 ,都只有1所高校上榜,而佛山、南通、东莞、泉州等地市也依旧挂零。
这不难理解,和一般地级市相比,省会城市往往都是一个省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各种资源也更加集中,能够为高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新一周期建设高校和学科数虽略有增加,仍然是中国庞大高校和学科体系中的一小部分。”
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史静寰分析所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数量的人口和最大规模的高教体系,同时还存在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平衡的明显问题。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努力补齐高教短板、缩小供需差距。
例如,近两年不断传出“豪掷千金办大学”“疯狂补短板”的广东,不仅省会广州一次性新增2所“双一流”建设大学,其经济强市深圳也凭借南方科技大学的上榜,终于完成“双一流”建设大学数量从“0”到“1”的'突破。
同时,也有一些城市面临“不进则退”的压力——重庆仅重庆大学、西南大学2所大学、5个学科入选,数量在4个直辖市中垫底。
有当地媒体直言:“重庆高校在这个名单中,有些汗颜”,在四大直辖市中,重庆入选高校和学科难以匹敌京、津、沪,和相邻四川“双一流”名单(入围高校8所)相比,重庆也无优势。
和重庆一样仅入围2所高校的河南,显然也压力满满——省会郑州仅入围1所高校,在6座中部省会城市中,与南昌并列垫底。相比之下,兄弟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分别入围7所、4所高校。
而就在最新“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当天(2月14日),河南官方媒体公布2022年河南教育“30条”,明确今年全省教育工作30项重点工作,
其中包括:推动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提质进位,在内涵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快7所“双一流”创建高校11个一流学科创建工作等。
学科分布:北上领跑,浙江跻身前五
根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读,“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在此轮建设的147所高校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有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具体来看,物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新增数量都超过或达到3个,成为热门领域。
从分布上看,上海、北京、江苏、湖北、陕西新增学科数量较多,其中上海的复旦大学新增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
与此同时,陕西省西北大学的考古学、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新增学科,也跟高校特色和地方发展战略紧密相关。
“双一流”建设深化阶段,既要考虑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又要重视区域及行业建设的特殊需要。以学科为基础的分类建设依然是重要方向,也是衡量“双一流”建设中区域“实力”的重要指标。
从学科区域分布来看,即使不算清华、北大两所头部高校(自主设置),北京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也高达90个,是实至名归的高等教育“第一城”。
此外,上海、江苏、湖北和浙江一同组成实力榜前五位,“一流学科”建设数量分别为64、48、32、23。
从代表性高校来看,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数量分别为20、16、11和21。其中,浙大凭一己之力将浙江送入实力榜前5行列,可见其学科实力之强。
与之相对,河北、内蒙古、江西、海南、广西、贵州、西藏、青海、宁夏等“一流学科”建设数量仅有1个,创新资源相对匮乏,需要迎头赶上。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高教洼地”山西,近年来通过下大力气“补短板”,一流学科已经增加至3个。其中,山西大学首次入围“双一流”,哲学、物理学成为新增建设学科。
此外,由于“首轮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同类学科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方面相对偏后”等原因,共有15所高校的16个学科被公开警示或撤销。相关学科将在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有人新入局,有人被警示。在“一流学科”更加强调需求导向,更紧密贴合国家或区域战略需求背景下,这种竞争不仅关乎高校发展,更关乎城市命运,是不容忽视的必争之地。
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包含全国147所高校的多个类别学科,此外,15所高校的16个学科被公开警示或撤销。在名单公布的同时,三部委还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不是划分“三六九等”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共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和首轮名单不同的是,本次公开的名单中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建设学科目录,根据安排,上述两所学校的自主建设学科将由其自行公布。
针对这一变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若干意见》的改革任务之一就是扩大建设自主权,推动建设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建设高校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动力(310328),为若干高校冲入世界前列创造政策制度环境。由此,三部委报请国务院同意,先行赋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学科建设自主权。
“放权的主要考虑一是两校学科建设可不拘泥于一级学科,建设数量在现有基础上自主确定优化;二是对两校实行目标管理,紧扣服务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方向,明确冲顶世界一流的阶段性梯次目标、标志性成果及时间节点;三是两校要建立适应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内部约束机制和治理体系。”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编制完成建设自主权扩大整体方案后,将自行公布建设学科。
此外,第二轮的建设名单也未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进行区分。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16个专业被警示
而在具体的学校和学科方面,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相比首轮均出现一定变化。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确定第二轮建设范围时,并没有进行大进大出的调整。“首轮‘双一流’建设整体布局已形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基本体系,保持建设范围的总体稳定,有利于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保持定力、持续投入、汇聚力量、沉淀成果,持续发挥支撑一流大学体系建设的作用。”
在布局调整方面,第二轮建设将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加大基础学科、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三部委还同期披露了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具体来看,共包含15所高校的16个专业。其中,东北师范大学的数学学科和上海财经大学的统计学学科被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前者被调整为“教育学”,后者被调整为“应用经济学”。同时,其他13所高校的14个专业被给予公开警示。
据了解,上述警示学科和调整后的学科,将在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解释中称,首轮“双一流”建设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建设目标,但实际建设时间还不长,有些学科因各方面原因,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其他同类建设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相对靠后,为激励督促,也为警示其他建设学科,需要给予这些学科公开警示的处理。
鼓励高校主动对接需求
对于未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进一步强调,“双一流”建设将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不把帽子和论文数量等作为监测点,将加大质量、贡献和内涵建设成效的监测,并有充分“留白”空间,高校可将特色成效写实性描述。
在建设成效评价中,也将注重体系性、诊断性、集成性和发展性,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坚决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不简单以论文数量、排名变化、帽子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等。
而为加强专业学科建设,《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未来将建设健全国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机制,按年度发布重点领域学科专业清单,对现有学科体系进行调整升级,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培育学科增长点。实施“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稳定支持一批立足前沿、自由探索的基础学科,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此外,第二轮建设中也鼓励建设高校主动对接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口径。允许个别建设学科所属建设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优势、目标定位,以及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情况提出申请,经专家委员会审议咨询、三部委报国务院批准后作出调整。调整后,原学科将不再列入建设名单。
2022年2月14日,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2017年9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发布。对比两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发现,部分沪上高校及学科新入选。
第二轮建设名单中新增了七所高校,包括上海科技大学,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系首次进入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复旦大学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第一轮为17个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18个学科入选,其中“物理学”学科为此次新增学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交大了解到,与第一轮名单相比,部分学科名称有所调整,这是因为首轮建设学科不是《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内一级学科的,变更为了建设依托的主要或相近一级学科,这样的学科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和“工商管理”学科。
同济大学8个学科入选,其中“生物学”学科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新增学科。
东华大学2个学科入选,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此次新入选。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应用经济学”。记者从该校了解到,学校主动优化建设口径,将一流建设学科调整为应用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于2018年1月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方案显示,“经济学与商学”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口径,涵盖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3个学科、上海海洋大学1个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2个学科、华东师范大学3个学科、上海外国语大学1个学科、上海体育学院1个学科、上海音乐学院1个学科、上海大学1个学科、海军军医大学1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相较第一轮名单无调整。
第二轮建设名单中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介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要有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有关负责人表示,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上海高校)
复旦大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同济大学:生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
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最新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相关文章: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02-14
广东8所高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02-14
16个“双一流”建设学科被要求加强整改02-14
NBA公布2022全明星首发阵容名单01-28
第94届奥斯卡奖提名名单公布02-09
2022年NBA全明星赛首发名单公布01-28
2022年NBA全明星单项赛名单公布02-09
双立臂如何练01-21
梦见提升名单没有自己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