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科学研究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
大规模科学研究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根据任务安排,今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大规模科学研究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
在空间站养鱼、种菜,打造太空中最精准的时钟,研制独特的新型材料,寻找新的物理规律,探索人类如何在太空长期生存……随着中国空间站在今年建成,一大批前沿科学实验将陆续在“天宫”开展。
科研人员交流空间站科学实验柜的研制情况。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项目的主要规划和组织单位——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近日介绍,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和“梦天”实验舱计划于2022年升空,目前实验舱内的科学实验设施研制进展顺利,将按期发射入轨,支持开展大规模、多学科科学研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高铭介绍,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重要领域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规划,研制了一大批科学研究设施,支持在轨开展1000余项研究项目。
这是2021年11月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画面。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高铭说,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要深入探究空间环境各因素对生命体细胞、组织、器官等各层次的影响与作用机理,认知生命体太空生长发育与繁衍规律及人类太空长期生存面临的健康保障问题,并利用空间特殊环境发展创新的药物和医疗技术。
微重力物理科学主要研究物质运动的本质规律,建立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系统,进行广义相对论高精度检验等研究;开展极端条件下超冷原子物理、低温量子相变等前沿实验;开展基础燃烧特性与机理、新材料空间制备等研究及应用。
在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领域,将利用巡天光学望远镜、高能宇宙辐射探测器等设施,开展长期深入的天文观测,研究暗物质与暗能量、宇宙线起源、宇宙形成与早期演化等重大问题;发展对地观测新技术,着眼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高铭说,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要发展在轨制造、空间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空间信息及精密测量等空间新技术,提升人类探索、开发与利用太空的能力。
这是2021年11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视频截图,神十三乘组进行在轨科学实(试)验。新华社发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说,去年发射的“天和”核心舱中安装了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和高微重力实验柜,目前已开展了测试试验。今年将升空的“问天”“梦天”实验舱中的实验柜以及舱外的暴露实验平台,能够支持空间生命、流体、空间材料、基础物理、燃烧等方向的科学实验研究。
“在‘问天’实验舱中将开展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等十多项生命科学实验,包括一个由小鱼、微生物、水藻组成的小密闭生态系统。”张伟说。
据张伟介绍,科学家计划在“梦天”实验舱中建立世界上第一套由氢钟、铷钟、光钟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组,如果成功,将成为太空中最精准的时间频率系统,数亿年误差小于1秒。
他介绍,此前中国科学家曾在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实现了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的世界首台空间冷原子钟。目前中国科学家在地面冷原子钟实验的精确度已经远超天宫二号的冷原子钟。
科学家介绍,发展空间高精度冷原子钟技术有助于实现更高精度的卫星定位导航,并可用于暗物质、引力波探测等基础物理研究。
这是2022年1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张伟说,中国还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地面实验基地,提供与空间站环境类似的实验条件,为空间站项目开展地面验证,支持开展天地比对实验。
中国还积极开展空间站国际合作。据介绍,目前中国与欧空局有10个空间站合作项目正在进行。另外,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向全世界科学家征集科研项目,已遴选出第一批共9个国际合作项目,未来中国会每两到三年向国际征集新项目建议。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1年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实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5次飞行任务。目前,核心舱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计划于今年4月返回地面,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得到全面验证,后续任务准备扎实推进。
建造空间站并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任务目标。
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根据任务安排,今年将组织实施空间站问天舱、梦天舱、货运补给、载人飞行等6次飞行任务,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目前,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2次载人飞行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
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致力于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为面向国际社会的`、开放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遴选的首批空间站应用项目,有望于今年开始陆续上行,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实验项目的实施。
据了解,在实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的同时,中国还在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工作。
根据公开消息显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同时也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光学舱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近日表示,在2022年,预计将会有两拨出差三人组通过神舟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并且,将会首次出现6个航天器组合体飞行的情况。
(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这两拨出差三人组将在中国空间站会师,届时航天器内将有6人同时在轨。然而,天和核心舱总共就有3个睡眠舱和1个卫生间,总共6个人该怎么住呢?
其实这些问题在空间站设计之初就已经有了解决方案。2022年中国空间站进入全面建造阶段,并且将会有6次发射任务。通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策略,先发射天舟四号货物飞船。它的发射时机则是在现有的三人组返回地面后再发射上天,而这三人组返回时间预计在4月份左右。
当天舟四号与核心舱对接、输送完物资以后,神舟十四号的3名宇航员也将出发,他们也将在轨停留6个月时间。而接下来的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不等他们这一组宇航员下来就会发射并对接到核心舱里。
通过组合后,这三名航天员的活动范围将扩大到2个舱段。梦天实验舱对接完毕后,它将提供额外的3个睡眠舱和1个卫生间。这样就和核心舱一起,构成了“6室3厅2卫”的太空“大house”格局。
再随后,天舟五号也将发射升空,并与核心舱对接。它携带大量的生活物资,以保证另一批宇航员的生活。在此之后,神舟十五号将会发射,并且与之前的3名宇航员会师在中国空间站。有了之前的货物飞船运输物资,6名宇航员齐聚太空,这也将成为中国航天的新纪录。
【大规模科学研究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相关文章:
阿里腾讯被传将大规模裁员03-14
国际油价或将在本月突破200美元03-08
俄乌冲突上升至国际空间站03-09
国际空间站或将提前退役分家03-09
丰田汽车受材料影响将在日本减产20%03-11
俄罗斯或将放弃“控制”国际空间站03-09
韩国大规模山火威胁核电站安全03-07
王亚平在空间站内送上妇女节祝福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