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理解
二十四节气的理解,二十四节气博大精深,包罗万有,蕴藏了我们古人很多的智慧和结晶。它既囊括了天时、地理,也事实上包含了很多农事、农业、气候规律。下面来看看二十四节气的理解。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是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
二十四节气是每年都有二十四节气,而且固定每月都有两个节气,一共二十四个。
一月是小寒大寒节气,天气比较冷一点。二月份立春,雨水,但是天气还是比较凉一点,真正还没有春天。到三月份就是惊蛰,春分,天气暖和起来,春天来临。
四月份就是清明、谷雨,天气比较好,是很舒服的天气。五月份是立夏和小满,但是并不是真正的夏天来临,天气还比较清爽。六月份是芒种、夏至,就是夏天来临,渐渐变热。
七月份是大暑小暑,是夏天正热的时候,暑伏天气。八月份是立秋和处暑,立秋并不凉快,到了处暑,天气才逐渐凉爽起来。九月份是白露秋分,天气真正进入到秋天。
十月份是寒露霜降,天气逐渐变凉。十一月立冬小雪,是秋天进入冬天的一个过渡阶段。十二月是大雪冬至,冬天来临,天气变冷。
了解二十四节气,了解我们古代人民的劳动结晶。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按照顺序排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与起源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任何事物的来历与起源,通常是研究这样事物很重要的一环。我以前说过,如果连这样事物的定义或是来历、起源都不甚了解的话,那么,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一样事物的意义和作用,是无从说起的。
而二四十节气的来历与起源,还得从历法说起,是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一部浓缩版的天文学,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在我们传统里面,一开始的时候是地象授时,所谓地象,就是通过生活中、地面上的一些自然现象而授时。这里的授时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理解为授予合适的时间,举一个例子,比如古人有根据布谷鸟叫了,就该插秧了;野菊花开了,就该种麦了。这里面的布谷鸟叫了,就是一种地象授时,然后就该插秧了,这是授时,就是插秧的时间到了,这些地象授时。
然后,后面因为农业发展的需要,地象授时被天象授时所代替。
那么,又何为天象授时呢?和地象授时从地面现象观察相对而言,天象授时,自然就是从天空的自然现象来发现规律,继而总结出事物发展的合适时间轨迹。而天象授时,又分斗柄授时和中星授时。
中星授时,概括起来,就是根据傍晚时候的`中天星宿而推理出四季,比如傍晚时分,中天星宿是鸟宿的,即为春季;中天星宿是火星时,则为夏天;中天星宿是虚宿是,则是秋天;中天星宿是昴宿时,已经是冬天。这是中星授时,但这个中天授时,因为是以二十八宿为观测点,而二十八宿因为岁差累积的缘故,宫度与宿度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和迁移,所以,已经不合时用。
斗柄授时,扼要来说,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北斗星中斗柄所指的方向来推理出规律。比如斗柄指着东的时候,即寅方,即天下皆春;斗柄指着南的时候,即夏天到了;斗柄指着西的时候,就是秋天到了;斗柄指着北的时候,就是冬天到了,这个就是四季,所以,二十四节气之初是先分出四季,而这里的四季,原来是指二分二至,刚好与西方公历的历法是吻合的,因为西方正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季节的更替划分。再后来,为了明确季节的标准,又加入了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有了八个节气,此后,再在八个节气的基础上,根据五天为一候为一局,十五天为一节或一气,而加入了其余的十六个节气,而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这里说的候,其实也是气候、时候,为什么是五天一候呢?古人观察发现,通常五天以内天气、自然界的事物 就有一个小的变化,这种就叫候,而二个五天就是十天,是第二个候,三个五天就是十五天,即第三个候。其实,这个五、十、十五之数,刚好与河图洛书中的合五、合十、合十五夫妇科是不谋而合的,所以,事实上,这个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规律,实际上也暗合河图洛书之数。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与起源,起于二分二至,补充于四立,最后因为候的特点完善了其余的十六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理解】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含义01-03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诗词12-30
二十四节气小雪的特点12-30
比较难理解的句子12-26
自己对生命的理解12-30
对于生命的意义的理解12-30
小寒二十四节气12-29
二十四节气关于大寒的古诗12-31
二十四节气中大雪的资料12-30
关于二十四节气大雪的由来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