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


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的,在立春这个节气里诞生出了很多的谚语,谚语一般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下来的,下面了解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1立春一日,水暖三分。关于立春

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

  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的,在立春这个节气里诞生出了很多的谚语,谚语一般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下来的,下面了解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

  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1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关于立春的谚语

  1、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2、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3、春打六九头,农民不用愁。

  4、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头,家家买黄牛。

  5、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6、春打五九尾,累得耕牛张开嘴。

  7、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8、立春寒,一春暖;立春暖,一春寒。

  9、初一高粱初二黍,七谷八麦,九果十菜。

  10、七十二行,庄稼人头一行。

  11、立春寒,一春暖。

  12、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image.png

  13、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14、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15、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16、种地不得时,必定讨苦吃。

  17、土地不认爹和娘,收拾好了多打粮。

  18、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19、农业兴,百业旺,粮棉不收断百行。

  20、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21、珍珠为宝,稻米为王。

  22、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23、立春夭气晴,百物好收成。

  24、立春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25、立春暖,回暖快。

  26、立春下,一春下。

  27、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28、立春晴,雨水均。

  29、立春雨水到。

  30、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2

  立春习俗:咬春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杜甫《立春》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咬春之俗最早见于晋代,到唐宋时吃春盘春饼之风盛行,传向民间,更以食饼制菜并相互馈赠为乐。咬春之俗还有嚼吃萝卜。《燕京岁时记》中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旧京时以南苑大红门的萝卜最受欢迎,俗有“大红门的萝卜叫京门”之俗语。

  立春习俗: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立春习俗: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迎春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image.png

  立春习俗: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 “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立春习俗:抬春色

  据《粤游小志》载,清朝时,潮汕地区还有一种称为 “抬春色”的活动。在立春日的游行队伍中,必有装饰过的台阁,上坐歌妓,由两个人抬着走。嘉应梅州地区还有高春、矮春的`分别:矮春为一人坐台上;高春则用两人:一人立在台上,然后扎着一根直木,隐藏在那个人的长衣中,与这人的肩平齐。然后再横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这横木隐藏在宽袖中,横木上再站一个人。为保险起见,将两脚牢牢扎在横木上,两个人装扮成某个故事中的人物。另有一个人持缠着布条的长棍子叉支在上面的那个人腋下,随着迎春队伍游行。如路上遇到障碍,则由持长棍子的人用混子拨开障碍物。

  立春习俗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而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

  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3

  立春我们要做什么

  一、迎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与礼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间更多了热闹庆贺的气息,这一天的活动称为迎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二、报春送帖子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

  三、迎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image.png

  四、鞭春牛

  农民耕田离不开牛。打春牛(打土牛、打春、鞭春)是汉族和白族立春主要习俗。历代封建统治者立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东郊,称为立牛,旁边放携带农具鞭牛的假人,为耕夫。然后农民向其拜,击鼓打牛之后,人们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牲圈,以促进牛的繁殖。

  五、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的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立春一日下一句谚语】相关文章:

一句深情告白的话02-18

防鬼口诀最好一句02-28

教师每日一句正能量02-21

简单一句晚安致自己02-25

发给情人的一句早安语02-20

一句能表达心情的句子02-23

一句吸引人的签名02-22

一句话描写春天02-19

螃蟹过街一句歇后语02-21

必成大器的前一句02-24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