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中医中酒的作用


中医中酒的作用,中国酒是一种养生酒,以纯粮酒为关键原材料,酒文化在中国是非常流行的,对人体也有一种养生的作用,酒很多人非常喜欢酒,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古巴与中医中酒的作用吧。中医中酒的作用1中医跟酒的关系

中医中酒的作用

  中医中酒的作用,中国酒是一种养生酒,以纯粮酒为关键原材料,酒文化在中国是非常流行的,对人体也有一种养生的作用,酒很多人非常喜欢酒,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古巴与中医中酒的作用吧。

  中医中酒的作用1

  中医跟酒的关系特别密切。酒问世之前,人们得了病,往往求“巫”以治。后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酒才渐次退而成为中药的辅料。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有过这样的句子:“自古圣人之作汤 液醪醴,以为备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酒这种发酵的制品,就是最早的中药。

  说起酒文化,中国人喝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古今,每逢大事,中国人的餐桌上必然少不了酒!众所周知我国早期,酒作为药物的一种被使用。到后来,直接将药物浸泡在酒水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而药酒在我国每一个朝代,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image.png

  中医跟酒的关系特别密切。在中华民族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有“医源于酒”之说。“医”字正体字写作“醫”,下半部分的“酉”在古汉语中即代表酒,而且酒 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品之一,中医用酒治病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有过这样的句子:“自古圣人之作汤 液醪醴,以为备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酒这种发酵的制品,就是最早的中药。

  酒问世之前,人们得了病,往往求“巫”以治。由于酒的酿造和饮用,我们的先祖发现这种液体能通血脉、散湿气、温肠胃、御风寒,还能开胃下食、除风下 气,乃至止腰膝疼痛,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于是酒在医疗上的作用迅速取代了巫术。后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酒才渐次退而成为中药的辅料。

  在中药里,用到酒的方子很多。比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载的炙甘草汤,在这个方子里,就要将包括炙甘草在内的九味中药,放在清酒和水里面煎煮,它是 主治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在《金匮要略》里也记着一个方子,叫栝楼薤白白酒汤,它的组成就是栝楼、薤白、白酒,三味同煮,分温而服,它的作用主要是扩张 血管,抗缺氧,抑制心率不齐,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等等。另外,还有红兰花酒,“将红兰花与白酒同煎至白酒的一半,去渣候温,取服”,能达到行血止痛的 效果。

  酒在煎煮之后,醉人的成分会挥发出去,剩下能够通经活血的物质。酒在煎药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性,因此,煎药的时候,熬好药往里兑酒是一回事,把酒加 在药里同熬又是另一回事。一般而言,酒在炮制中药的过程中,发挥的是通行药性的作用。酒性是轻的,中药经过酒的炒制之后,能带动药性往上走,比如黄芩;酒 炒之后,药性集中在人体的上半部分。相反,如果药用盐炒,药性则集中在下边,在肾经上起作用。要想入肝经,则用醋炒。这是中药炮制过程中,借不同物质,让 药性在人体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

  中医中酒的作用2

  一、经方中的酒有多少种?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涉及到的“酒”,有四种类型,分别是苦酒、清酒、白酒、酒。对于苦酒,目前中医界比较一致,多认为是今天的醋。对于白酒与清酒,郝万山教授在《中医杂志》1991年第5期发表的《经方中的白酒与清酒》一文中,认为白酒是冬酿春成的陈米酒,又名“昔酒”;“清酒”是冬酿夏成的米酒,较白酒更为陈久而清纯。也就是说,汉代无论白酒、清酒,都是米酒,只是酿制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除了苦酒、清酒、白酒有清晰指明之外,还有仅称“酒”的条文,多数专家认为没有专指的“酒”可以酌情选用清酒或白酒。但也有医家认为经方中的“酒”也是专指的,例如“红蓝花酒”、“下瘀血汤”中的'“酒”没有指明用什么酒,应该是现在的“黄酒”。

image.png

  二、经方中的酒有多少度?

  据专家考证,只有蒸馏法才可能酿造出高度酒。中国最早的蒸馏酒始于元代,《本草纲目》将其称之为火酒、阿剌吉酒。张仲景生活于汉末,汉代的酒无论是清酒还是白酒,采用的都是压榨后自然发酵之法,在酒精浓度达到20%后,酵母菌就很难继续发酵,所以汉代酒的度数大约是在几度至十几度之间,不会超过20度。所以在运用经方用酒入药时,应该遵循仲景原意,使用低度酒,这样才能既安全又有效,不宜使用高度酒。

  三、酒在经方中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于药物的炮制: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抵挡汤三方中的大黄均是用“酒”洗。

  二是作为煎药的溶剂:如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混合煎药;又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煎。

  三是作为药剂的成分:如苦酒汤。苦酒汤的煎服方法比较特殊,以半夏为主药,苦酒、蛋清作为煎煮溶剂,以蛋壳置刀环上加火煎三沸即可,可见苦酒在此方中有祛痰、敛疮、利咽的功能。

  中医中酒的作用3

  酒,通常用作筵席上之饮料,而运用到医药上,却由来已久。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十三方中,记载用酒治疗疾病的就占有五个方子,如《素问·汤液醪醴论》的“醪醴”,《素问·缪刺论》的“左角发酒”,《素问·腹中论》的“鸡矢醴”、《灵枢·经筋篇》的“马膏膏”法、《灵枢·寿天刚柔篇》的“寒痹熨法”等,以上五个方中,都用到酒,其中不仅有内服剂,而且还有外用法,这对后世医学用酒剂治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mage.png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后汉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他在著《伤寒杂病论》里,记载用酒的方剂更多了,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篇》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方是用清酒及水同煎的,清酒即米酒之陈香者,取酒以宣通百脉,流通气血,使经络畅利并引诸药更好地发挥作用,气血和,经隧通,则阴阳得平,脉复而心悸自安。多年来,我在临证时,对用炙甘草汤加酒煎与不加酒煎,曾多次作了比较,感到其疗效确有差异。

  举一个例子,例如利胜大队姚金秀,患心动悸,脉结代。我用炙甘草汤方,起先数诊未嘱加酒,而效不显,后再诊时嘱其煎药时一定要加酒,服后效显著,这就说明了经方组合之严谨,用药配伍之精当,而如果本方不加酒煎,疗效虽然也有,但比较慢。

  适当地选择运用,不可拘泥

  再有如《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载:“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此方加清酒同煎者,以其助诸药活血而散久寒也。又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括蒌薤自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以上二方,均以白酒为药,方中所称之白酒,据《千金方》《外台秘要》谓:“白酒即米酒之初熟者”,米酒即今之醪糟。现市上所售之白酒,也称烧酒,但在临床运用上很不一致,有用高梁酒的,有用绍兴酒的。但在用途上,应根据病情、体质、天性等不同情况适当地选择运用,不可拘泥。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余在学医时,跟随老师临证见习时,一日曾遇一老年患者,突患胸闷心痛剧烈,短气不得卧,头汗淋漓,手足发冷,病势急重。按其脉象沉紧,舌苔自腻,老师即问患者平素会饮酒否?曰:“会”。

  老师随即处方以瓜蒌六钱、薤白四钱,半夏三钱、淡附片五分、干姜五分、白酒四两,嘱其家属加水适量速煎予服,并教导我说:此即《金匮要略》所载之胸痹心痛证也。

  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而其中白酒为必用之药,因为酒性大热,能通血脉,并助药力,血脉通畅,通则不痛矣。翌日,其家属又邀复诊,云服药后心痛渐止,昨夜已能安卧,要求再去复诊。

  以此,我益信老师熟究经方,深悟仲景配方用药之精超也。

【中医中酒的作用】相关文章:

酒有什么作用12-15

酒黄芩的作用与功效12-22

酒的主要作用和功效12-15

杜仲酒的作用与功效12-15

葡萄酒的功效作用12-15

中医土豆的功效与作用12-16

中医白酒功效与作用12-15

酒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12-15

酒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2-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