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文人未必相轻的情感美文


文人未必相轻的情感美文?文人相轻在中外文学史上是很常见的,有很多报道也说过文人大师之间互相诋毁,互相挖苦对方的事情,但是也有不少文人之间友爱宽容,相敬相知,下面分享文人未必相轻的情感美文。文人未必相轻

文人未必相轻的情感美文

  文人未必相轻的情感美文?文人相轻在中外文学史上是很常见的,有很多报道也说过文人大师之间互相诋毁,互相挖苦对方的事情,但是也有不少文人之间友爱宽容,相敬相知,下面分享文人未必相轻的情感美文。

  文人未必相轻的情感美文1

  文人相轻,此言不谬。在中外文学史上,文人大师之间互相攻讦的事,的确层出不穷--如美国的海明威与福克纳,如法国的萨特与加缪--那互相诋毁,互相挖苦的话,听了也的确让人吃惊。

  但,“文人相轻”的说法并不是真理,文学史上,也有不少文人之间友爱宽容相敬相知的佳话。

  我国宋代的王安石与苏轼就堪称这个方面的典型。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苏东坡与王安石乃是政敌,在如何看待变法上,两人的观点更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朋友,他们既不曾因政见不一而拔刀相向,更不曾为此吵得走石飞沙。为什么?因为出发点一样,都是一心为民,一心为社稷,而既然心怀天下磊磊落落,也就自然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正所谓“君子坦荡荡”,既然皆为君子,又怎么会相互诋毁?

image.png

  于是想起了一个提法,宰相肚里能行船,既然他们都有“宰相式”的博大胸怀,又怎么会小肚鸡肠?那豪爽,那豁达,那友善,那宽容,“虽是政敌却更是好友”,难道不是千古佳话?不妨听一段轶事。

  宋神宗年间,因反对新法,苏东坡被贬离京到黄州任职,临行前,王安石曾携东坡手说:“老夫寒窗十载,染有一疾且时时发作,太医说是痰火太盛,需用瞿塘峡水与茶煎服,方可除治。君故里在蜀....若方便,盼回乡时汲水一瓮相送,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君所延也。”而苏东坡去罢四川再度返回时,也就果然带了瓮准备取水,不料途经三峡时水急船快,极浪漫的苏诗人被景物迷住,光顾看景且心往神飞,当他猛然想起该取水时,中峡早已过去,只好取了一瓮下峡之水带回。再说那王安石,将此水烧开泡茶时也便笑道:“你又在骗老夫!此乃下峡之水!”苏东坡大惊,赶紧问道:“太师何以知之?”王安石笑笑:“三峡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太急,下峡水太缓,惟中峡水缓急参半,如用来泡茶,则上峡水味浓,下峡水味淡,中峡水浓淡相宜,今观茶色半响乃现,故知是下峡水。”苏东坡听了,也就赶紧站起谢罪。王安石也就以此做比告诫东坡:“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细心察理,你过于聪明,以致疏略如此。”

  请细品这个故事,果然是两位大师皆可爱可亲--王安石宽容得像一片大海,苏东坡则天真得像个孩子!如此和风细雨般的'亲切交往,又哪有一丝半点象是政敌?

  谁说“文人相轻”?王苏二人偏偏相敬如宾!

  自然,这才叫美德美趣。

  文人未必相轻的情感美文2

  杜甫与李白文人未必相轻

  唐代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杜甫,双峰并峙,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诗歌齐放光彩,是中国诗歌的佳话。

  李白与杜甫的第一次会面应该在公元744年天宝三年,地点东都洛阳。那时候,李白是44岁,李白比杜甫大11岁,杜甫33岁。他们之间,并没有一般文人之间存在的文人相轻的臭毛病,杜甫赞赏李白,为李白的风采所吸引,李白对杜甫,也非常有好感,李白坦荡,杜甫真挚,不是好基友,却是好朋友。

image.png

  李白是从长安来洛阳的,他此前在长安的宫廷待了近三年时间,自身傲岸的个性与朝廷权贵的尔虞我诈不合,李白政治理想遭遇破灭,李白上疏唐玄宗请求离开长安,唐玄宗其实也看李白不顺眼了,当然就优诏罢遣之,意思就是给了一些优厚的待遇,下诏礼送李白出京。李白又开始了自己的漫游生活。这样,李杜在洛阳相遇了。两个伟大的人物,胸襟开阔,彼此尊重和爱护,长久的友谊从此开始。

  杜甫写有赠李白诗,回忆与李白相识后自己对李白的肯定和期盼。诗中写道:”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杜甫肯定李白脱离权贵生活,期望和李白同游天下,求仙访道。于是,他们一同游历梁宋、东鲁。这一段时间,可能是杜甫一生中过得最快活洒脱的一段生活。他们与诗人高适相遇,一同漫游。几个人写了不少描绘漫游的诗篇。

【文人未必相轻的情感美文】相关文章:

情感文相睹的太早01-20

过节的情感美文01-15

碎碎念的情感美文01-15

为爱受戒的情感美文01-21

泛齐云山记的情感美文01-16

文字让我不孤独的情感美文01-12

失败了怎么办的情感美文01-20

都是男女平等惹得祸的情感美文01-21

让梦想与奋斗点燃人生的情感美文01-29

轻熟风的搭配0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