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
儿童心理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儿童的成长发育让很多的父母们操碎了心,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育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那么,儿童心理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什么呢?
儿童心理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
1、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基础,且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同时,儿童心理变化在量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发生质的飞跃,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方向性和序列性。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转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总是等数速率直线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发展速度、发展起讫时间、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心理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从总体来看,儿童整个身心发展呈波浪形推进,出现两个加速期,一个是幼儿期,一个是青春发育期。
4、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领域、心理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的表现形式
1、婴儿期儿童表现出动作思维,学前期儿童在动作思维基础上开始发展形象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特征。
2、神经系统发展是先快后慢,而幼儿期大脑重量相当于成熟期80%,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是在青春发育期(女童11岁至12岁,男童13岁至14岁)快速增长,青春期前后却发展缓慢。
3、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擅于文字表述、有的擅于动手操作。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
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重要概念
1、发展与发育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的发育、生理发育等。
2、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需然出现的,但“危机”并不是需然出现的,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幼儿心理的发展, “危机”会化解。
3、关键期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即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源于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提出的“刻板印象”,即 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例如,把出生后最先看到的对象当做“妈妈”,总是追随并喜欢接近“妈妈”,当“妈妈”消失 时,发出悲鸣。刻板印象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关键期的时间是有限的。
关键期的概念应用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 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例如,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 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 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 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4、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最近发展区”就是指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幼儿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 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5、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英国成人教 育家耶克斯利1929年出版的《终身教育》;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 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之后短短数年,就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终身教育迅猛发展, 其代表有: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导论》、埃德加·富尔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舒瓦茨的《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等。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规律
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A和B两组;同时,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另外,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组的老鼠反应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了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许多,率先走出了迷宫,并找到了食物。
这让罗森塔尔教授从中获得了启发:这种效应能不能也会对人产生一定作用呢?
于是,他来到了一所普通小学,在某个班里随便看了一下,便在学生名单上圈出了几个名字,告诉带班老师,“划圈”学生的智商都很高。
隔了一段时间,当罗森塔尔教授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发生了:被他“无意”选中的学生,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后,真的成为了目前班上的佼佼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答案是,“暗示”!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而这些暗示虽然大部分是积极的,但不可避免,也会有消极的情况发生。
作为孩子最爱、最信任、最依赖的亲人,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的影响尤为深刻。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总是能对他们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言语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其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毋庸置疑,家长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然而,过了10分钟,牧师依旧在演讲,但是,马克先生却有些不耐烦了:他决定只捐一些零钱。慢慢地,又过了10分钟,演讲还在继续,但是马克先生已经决定1分钱也不捐了。这样不知过了多久,等到牧师冗长的演讲终于结束,众人开始募捐的时候,由于气愤难忍,这位大作家不仅决定不掏一分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一般,“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有发生。例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甚至,三番五次的去重复在同一件事上对孩子的批评;逐渐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开始走向“不耐烦”,到最后,不仅“内疚”全无,甚至,开始对父母的责备变得“反感讨厌”;于是,“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逆反行为便油然而生。
孩子被你“逼急”了。
以此“效应”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批评应适度、适量,尽可能避免在同一事件上多次责备,重复唠叨。即使遇到孩子“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也要尽量抑制住怒火,变换“说教方式”,换个角度,换个沟通方式;或许,更能促使孩子去“自觉”纠正。
另外,生活过程中,只要父母不对孩子的小错误“揪住不放”,他们厌烦父母的态度及逆反“受教育”的心理自然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经过学习与成长,得到缓解的同时,开始懂得理解父母。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应努力地,通过遵循一些儿童成长的“心理规律”来“趋利避害”,科学地去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儿童心理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相关文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12-29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12-29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2-29
幼儿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2-29
伴娘必须是未婚吗12-23
6~12岁儿童心理发展12-29
简要概述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2-29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2-29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2-29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行为特征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