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打还是不打
教育孩子打还是不打,“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被许多父母当成教育孩子的“座右铭”。但是很多时候打孩子对于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下面来了解一下教育孩子打还是不打。
教育孩子,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家长们分为两种阵营。
一种观点是赞成打孩子。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年纪较长的家长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打不成才”教条。
像我们这辈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或是闯了什么大祸,那回家等待你的多半是“黄荆棍炒肉丝”,又或是“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如果运气不好,遇到脾气都比较火暴的父母,那恐怕就得惨遭“男女混合双打。“
另一种观点就是不打孩子。如今的八零后父母甚至九零后父母,由于受教育的层次不同,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大部份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他们通常都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尽量不打孩子。这是一种方明的进步。
一位儿童教育家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家长打骂孩子时,孩子由于年龄小,无力反抗,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却对家长怀恨在心,也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个性格偏执的孩子,冲动之下,会离家出走,又或是跳楼自杀。
个人认为,两种观点没有谁对谁错,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孩子,什么情况下不能打孩子呢?
一、可以打孩子的情形:
1、威胁到孩子自身安全,多次劝告无效时。
有的年龄小的孩子,还有没有形成足够的人身安全认知,在面临诸自身安全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给自己生命威胁,家长多次劝告无效时,可以对其实惩罚。
比如,孩子在私家车上将头或手伸出车窗外玩耍,家长劝告无效时,必须采用非正常手段及时制止。
2、孩子在公共场所各种闹腾影响到了周边人和周围的环境、时。
比如,带着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孩子却在大厅嘻戏打闹,家长多次劝告,依然不停闹腾,这时父母可将孩子带离公共空间,在无人处适当的进行体罚。
注意事项:
1、父母在打孩子的时候,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巴掌。都说冲动是魔鬼。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2、家长不要出手太重。有的家长借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负面情绪,、下手过重,会给孩子造成一些身体上的伤害,这是千万不能的。
3、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打孩子。孩子无论大小,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当着众人的面打孩子,不仅会让孩子感到难堪,还会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4、要告知孩子自己被打的原因
生活要有仪式感,教育孩子也一样。家长们在情绪失控下打了孩子后,一定要静下心来,明确告诉孩子,为什么他会挨打,下次再犯错误该如何处理等。
5、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
家长要告诉孩子,虽然孩子受到了体罚感觉到疼痛,但父母何尝又不心痛,一样的感到很伤心。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就算他做错了事,他依然是自己的心肝宝贝,依然是爱他的,父母打他只是为了让他长记性,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二、不打孩子的情形
1、不触及原则性的问题,可以用事件结果惩罚孩子时
比如,女儿小的时候在商场买了一个圣代冰淇淋,一边吃一边逛商铺,东瞧瞧西看看,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我提醒她多次,小心手中的冰淇淋,她不听,结果没过多久,冰淇淋才吃到一半,就连盒子啪的一块掉在了地上。
我说:”、冰淇淋掉了,吃不成了,我不会给你再买一个,同时,你自己到服务台,告诉清洁阿姨把地板上的污渍处理了。“
这样做,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造成的后果。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可以借用孩子的软肋惩罚时。
比如,女儿从小就爱画画,画完画后,有时会把水彩笔、颜料棒等等画画工具落在沙发上,一小玩具留神,就将家里的布艺沙发弄花了。
这时候,我会很明确的告诉她,我对她的这种画完画没有收拾好工具的做法很不满意,而且看到沙发被弄花很生气,告诉她如果不收拾好绘画工具,以后就不能画画了。同时,对她犯错惩罚,今晚的动画片不能看了。
3、2岁以下和12岁后的孩子不要打。
孩子2岁以前,心智发展不成熟,对规则缺乏正确的`认知,犯点小错是很正常的事。这个时期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不但不会起到警示作用,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比如很多1岁左右的孩子,学着自己吃饭时,不会用筷子和勺子,而是直接用手抓碗里的食物吃,这时,你就不能动手打他,而是要都他如何使用吃饭的工具,用正确的方法吃饭。
1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开始形成,自尊心也越来越强。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规则已经有正确的认识,是懂道理的年龄了。可以采用民主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并且,12-15岁,正值青春叛逆期,他们有自己思想,对待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不喜欢被父母束缚。这时候打骂对他而言已经不起作用了。
如果家长打骂他们,下手轻,对他来说就是挠痒痒而已,不会觉得有多痛,他也不会觉得自己有错。下手重了,一言不和就离家出走,甚至有个别偏激的孩子会选择自杀,那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了。
教育孩子不要打别人父母软硬兼施
与你的孩子交谈
如果你看到或注意你的孩子殴打别人,包括打成年人或者是他们讨厌的人,那么你是时候采取一些行动了。平静地坐下来与你的孩子谈谈,让他们明白,不管殴打谁,这种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不会被别人容忍的。告诉孩子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是一个礼貌的孩子不该拥有的行为,打架不能解决任何事情,反而会带来麻烦。
对孩子严格,但使用温和亲切的措辞
如果你对着孩子大喊大叫说:“你是个坏孩子,你竟然打人”!这可能会使你的孩子认为他是一个可怕的人。你反对的是孩子打人的行为,而不是孩子。
你已经和孩子谈论过了但他还是会打人,那么绝对要采取行动
这一次,你要比以前更加严格,告诉你的孩子,如果他还不能克制自己打人的行为,他将会受到惩罚,让孩子在他的房间里思过。告诉他,他越是打人,你会越会感觉愤怒,会越严格,那么他将会有更多的惩罚。
坚持你的界限
你需要坚持自己的界限,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打人行为,如果你奖励孩子的打人行为,或者表示支持这种行为,那么孩子的不良行为将永远不会结束。
你需要保持清醒
坚持你的界限。清楚的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以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不会导致孩子误入歧途。
记住,你讨厌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
不要让孩子以为你厌恶的是他,这样他会更加叛逆,要让孩子明白他的行为是不好的。
记住,你的孩子会殴打他人可能是有原因的
下面是一些为什么你的孩子会殴打他人的原因:
沮丧;
愤怒;
引起注意;
只是触碰的意思。
如果是他人挑衅在先,或者侮辱了你的孩子,那么他打人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也不表明你可以纵容,你应该告诉孩子除了打人之外的更好的解决方式。考虑将孩子的这种打人行为告诉你的儿科医生,从而知道孩子打人的原因。
教育孩子,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该打?
1、打孩子不能带情绪,因为你有情绪。
这时候打孩子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误伤孩子。当你愤怒过后不想打孩子的时候,却是你应该打的时候,因为规矩不能随便改。
2、打孩子前要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要打你,是规矩要打你,规矩在父母之上。这个过程对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绪,言简意赅,但态度要坚决。
3、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专物专用”,需要用杖(也就是古时候所说的家法),这样做有两点点好处:第一给自己时间冷静;第二产生震慑力。
4、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因此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所以,依照爱打孩子的原则是,父母也要跟着受罚。比如惩罚孩子之后,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因为这件事过去强调得少,导致你犯了错,被惩罚,所以爸爸也要自罚不吃晚饭。这样会让孩子体会到爱,而不是恐惧。
5、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6、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3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7、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6岁后的孩子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我们深谋远虑,但事实上结果却不是我们所理想的。
好的心态能带来好的情绪,假如你的孩子很顽皮,淘气,不听话,请大人们不要急着给孩子“扣帽子”,试着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后再下定论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家长们要清楚教育孩子的目的,只有彻底了解教育原理、认真学习、真心付出和自我完善的家长,才有可能教出优秀的子女来。
【教育孩子打还是不打】相关文章:
怎样教育孩子独立01-20
早出社会的女孩子好还是不好01-21
阳台不打孔怎么挂灯笼02-04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02-13
教育孩子的恰当方式01-24
国外孩子的财商教育01-22
四岁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02-02
红领巾的系法不打结02-11
教育孩子的误区有哪些02-11
教育容易孩子遇到哪些困惑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