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


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我相信每个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早期的教育是为一生做准备的时期,但是很多家长都走进了教育的误区,下面分享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1误区1:超前型为

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

  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我相信每个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早期的教育是为一生做准备的时期,但是很多家长都走进了教育的误区,下面分享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

  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1

  误区1:超前型

  为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的普遍信条。但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使幼儿学得快忘得也快,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

  误区2:技能型

  幼儿教育需要体、智、美、德和谐发展,然而目前许多家长存在重视幼儿学习珠心算、弹钢琴等技能,而忽视了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适当的生活技能固然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十分必要,但大多特色班为孩子进行技能培训只是为了家长的需求,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阶段,这样不仅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image.png

  误区3:跟风型

  一些家长不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为孩子选择特色班,而是看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给孩子上什么班,今天美术素质,明天剑桥双语,弄得孩子十分不适。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各种能力发展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家长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尽可能在保护孩子兴趣的同时让孩子的兴趣得到延伸。

  误区4:玩乐型

  部分家长误认为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让孩子尽情地玩乐,这样纯粹玩大的孩子一旦上了小学就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应。因为幼儿良好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人对社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建构的基础,所以,幼儿不仅要过一个快乐的童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思索,掌握各种交流的工具,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

  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2

  把握发展的阶段

  父母应该明确一点,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开展分享教育的重要指南。0~1岁时,孩子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分享行为,如把玩具给别人、微笑等。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感受分享的快乐。1.5~3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为他人着想,但争抢行为比较普遍,父母既要鼓励孩子大方谦让,又要保证孩子在分享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需要。3~6岁的孩子更多的把分享作为一种交往手段,父母要侧重培养孩子的分享技能。

  传达分享的内涵

  为什么要教导孩子学会分享呢?可能的答案是“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让孩子获得友谊、受欢迎”、“使孩子从小了解社会规则”……这些都是分享教育所蕴藏的内涵。因而父母不要只是简单地对孩子说“你应该把饼干分给别的小朋友吃”,还得告诉他这样做的意义。比如“你分给小朋友一半,他就会对你笑了,你们就能成为好朋友了”;“你想想如果饼干在别人手上,他不分给你吃,你心里会不会难过呢?”

image.png

  尊重孩子的情感

  面对十分钟爱的玩具,孩子也许确实大方不起来;他也可能拒绝与某些不喜欢的小朋友分享食物;身体不好或心情不佳的时候,他甚至格外的小气、吝啬。这些都是孩子率真天性的表现,父母应该理解并尊重。分享毕竟不是剥夺,更不是伤害。特别在最初把物品借给别人的那段时间里,孩子心中往往充满了沮丧、焦虑及后悔。他生怕小朋友不肯归还,又担心物品受损害。所以父母应该早点替孩子把东西拿回来,让他明白分享的过程是安全的。慢慢的,他就能坦然面对这种暂时的失去。

  善用奖励的手段

  奖励是分享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应根据情况适当加以运用。当孩子确实“忍痛割爱”时,及时对孩子进行物质嘉奖或精神鼓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他的失落情绪,并且强化他的分享意识。如果孩子只是把自己不喜欢的、不在意的东西给别人,父母就不需要有特别的表示。另外,奖励的方式最好能经常更新,原则上以精神性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还要注意处理强化行为到自觉行为的衔接过程,让分享、谦让成为孩子的自然之举。

  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3

  NO.1 放弃得太快

  不耐烦的家长总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实施他们的策略。但是你必须坚持你的计划直到看到了提高。有专家认为,不良的行为至少需要21天才能有所改善。使用一个日程表记录下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样你就可以知道改正的进程。

  NO.2 长篇说教

  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明确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做什么:“请把球放在外面。”或“把你的碗放到水槽里。”一位母亲说当她停止用问句来表达要求后,她的女儿表现得更加顺从听话了。现在,她不再询问女儿“你准备好可以走了吗”,而是直接命令“该走了。说再见吧。”你应该直接提出要求,而不是用商量的口气。

  NO.3 陷入争论

  回避你的孩子想要挑起争论的企图。当女儿莎莎不停缠着妈妈闹的时候,这位母亲让女儿独自在房间里坐下来想想。“这就给了她一个机会去面对没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这个现实。也让我可以保持冷静。大部分情况这种方法都能奏效,然后我通常会在几分种后听到她说‘对不起,妈妈’。”

  NO.4 投降于他的哭声

  因为孩子的不开心而收回惩罚就无法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如果你的孩子做了错事,他应该感到难过,这将会帮助他以后不再做这件事。”一位美国妈妈立场十分坚定的不让她5岁和8岁的两个孩子玩电子游戏,无论他们怎样抱怨,她说“我也感觉自己好像是世界上最吝啬的妈妈,但是短暂的痛苦可以换来长期的收获。”

image.png

  NO.5 害怕抬高标准

  如果你以前制定的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惩罚措施(比如不让他看电视)没有效果,你应该考虑换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想出一种你的孩子讨厌做的家务,例如洗碗,把这个作为对他的惩罚措施。或者禁止一项他喜欢的活动,例如骑脚踏车。这也许听起来很苛刻,但是结果是十分有效的。

  NO.6 大声吼叫

  虽然对孩子大声吼叫会让他很快安静下来,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让他听话,请降低你的声音。一位爸爸教导他四岁儿子的时候总是蹲下来面对面的跟他轻声说话,“这样的教导每次都很奏效。”他说。

  NO.7 忽略孩子的情绪表现

  无论是噘嘴、握拳、还是瞪眼,孩子习惯用某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试着了解孩子的这些表达行为,对他指出他的行为,建议他用其他方式帮助自己转移情绪,先思后行。对他说,“我看到你在踢自己的脚,你一定在生气吧,为什么不去跳跳高呢?”

  NO.8 纠正每个小错误

  经常挑错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反而无法改进他们的行为。有时候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他们应该自己承担的事情。在最近的假期中,一位父亲换了个角度看待女儿不听话地把玩具狗扔出了车窗的事情,他说:“失去玩具狗后她非常伤心,但是她也学会了要好好对待自己东西。”

【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误区】相关文章:

儿童教育保险的投保误区05-04

家长对孩子鼓励兴趣爱好04-22

注意护肤误区04-30

涂防晒霜的误区05-04

美白的8大误区04-29

如何避开护肤误区 04-29

有哪些皮肤美白的误区04-30

判断狗粮好坏的几个误区04-25

运动减肥的五大误区05-06

不孕不育常见的2个误区0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