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好家教可以浓缩为话


好家教可以浓缩为话,我们能从一个人行为举止看到这个人的家教是怎么样的,好家教的人是很受大家欢迎的,人们还能从她们身上学到许多。下面是好家教可以浓缩为话的内容!好家教可以浓缩为话1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好家教可以浓缩为话

  好家教可以浓缩为话,我们能从一个人行为举止看到这个人的家教是怎么样的,好家教的人是很受大家欢迎的,人们还能从她们身上学到许多。下面是好家教可以浓缩为话的内容!

  好家教可以浓缩为话1

  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

  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

  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二、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

  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

  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

  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三、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

  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

  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image.png

  四、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五、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

  六、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好家教可以浓缩为话2

  作为父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但其实,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做成功的父母其实并不难,但你需要找准自己自己的定位,选择对方向,然后在对的位置做正确的事。

  教育孩子这件事,谁都不能当甩手掌柜,父爱不缺席,母爱不泛滥,孩子才有力量过好自己的人生。

  一、父爱不缺席,孩子的.教育才会不留遗憾

  在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中显示,在40岁以下被访爸爸中:

  最近一年从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占到70%,从不或很少辅导孩子功课的占到47%,而妈妈在这两项的表现分别为7%和20%。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照顾和教育下长大的,而爸爸在孩子的成长陪伴中和教育中是缺失的。

  《奇葩说》中有段采访,问孩子眼中爸爸是什么样的,孩子的回答是:

  “他经常对我发火。”

  “他每天都打游戏,打到深夜。”

  但被问到“最爱的玩具和爸爸陪你玩一天,你选哪一个?”的时候,孩子却给出了一致的答案“我选爸爸”。

  爸爸们总以为自己努力挣钱,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殊不知,对孩子来说,昂贵的玩具比不上爸爸的陪玩,可口的美食和精致的衣物比不上爸爸的陪伴。

  再多的金钱与物质,也替代不了爸爸在孩子成长中应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再多的理由与借口,也比不过孩子教育失败的遗憾。

  孩子的成长需要妈妈的温柔爱护,也需要爸爸教予规则和纪律。

  爸爸童年时缺位,错失的不仅是陪伴的时光,更错过了成为孩子榜样、塑造孩子人格的时机。

  二、母爱不泛滥,孩子的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日本小说家山本有三曾说:

  “女人变成母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种差事,是任何女人都做得了的,但是要当好母亲可就不容易了。”

  如果说大多数爸爸的问题是给孩子的爱和时间太少了,那么大多数妈妈的问题则是给孩子的爱和时间太泛滥了。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了一段视频:女儿因为坐过站而对妈妈拳打脚踢,被打的妈妈不但没有制止教育,反而安慰女儿不要生气了。

  就如歌词里唱的:“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对孩子的爱也是如此,太过溺爱,只会让孩子把妈妈的付出看做理所应当,仗着被溺爱有恃无恐,甚至得寸进尺。

  另外一则新闻里的妈妈,则是母爱泛滥的另一种形式。

  一位45岁的单亲律师妈妈,在家中被15岁的女儿勒死。

image.png

  后来女儿向警方供述,说妈妈对她管教特别严厉,自己早就想杀死她。

  女孩曾对妈妈说:“你虽然给了我这么多,但从不考虑我的精神感受,不考虑我是怎么想的,你让我不快乐。”

  可妈妈置若罔闻,仍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觉得“你是我的女儿,你必须听我的”。

  于是酿造了这样的悲剧。

  真正的母爱应该是有温度且有分寸的,不纵容孩子,也控制孩子,给予孩子力量,然后慢慢退出孩子的世界,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

  三、教育的平衡,需要父母共同出力

  家庭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和妈妈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说妈妈的陪伴能给孩子安全感,照顾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细腻和善良。

  那么爸爸的陪伴更多的给了孩子独立、坚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面对挫折的乐观性。

  更不是爸爸和妈妈的针锋相对、各执一词,父母不同的声音只会让孩子迷失方向。

  正如黄磊说的那样:

  “如果小孩子知道父母有不同的立场,她就会钻空子,知道在爸爸这不行,就去妈妈那,这样不好。”

  父母一条心才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所谓的“父母一条心”,体现在教育孩子的目的、为孩子建立的规矩规则上,尤其是双方处理分歧的方式上。

  在一期《天天向上》中,专家这样建议我们处理分歧:

  根据父母双方的特点,两个人可以明确分工,父母双方尽力要做好自己分工的内容。

  如果某些方面不同意对方的处理方式,可私下沟通商议,共同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达成一致。

  切不可当孩子面,一方在教育孩子,另一方插手干涉。

  孩子的教育是场漫长的马拉松,父爱不缺失,母爱不泛滥,才能成为照亮孩子未来的光。

【好家教可以浓缩为话】相关文章:

怎么可以养成好皮肤05-21

怎么样才可以拥有好的皮肤05-21

熬夜好还是早起好05-18

米醋洗脸好还是白醋好05-17

目前好的创业什么好05-10

母婴店加盟好还是直营好05-11

母婴店加盟好还是自营好05-10

坐喂好还是躺喂好05-12

大板茶桌好还是正规茶桌好05-18

晨跑好还是晚上跑步好05-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