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私过才懂得分享


自私过才懂得分享,每个宝宝对自己的东西占有欲是非常强的,甚至不愿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好,也显得宝宝很自私。下面是自私过才懂得分享的内容!自私过才懂得分享101家长带孩子去朋友家串门

自私过才懂得分享

  自私过才懂得分享,每个宝宝对自己的东西占有欲是非常强的,甚至不愿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好,也显得宝宝很自私。下面是自私过才懂得分享的内容!

  自私过才懂得分享1

  01

  家长带孩子去朋友家串门的时候,可能遭遇这样的场面:你家孩子想要玩朋友家孩子的玩具,朋友家孩子就是不给,惹得朋友直生气,有的甚至边责骂孩子边揍孩子的屁股。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这种事情发生在你家,你家孩子不让别人碰他的玩具,生气、揍孩子屁股的人是你。

  大人们揍孩子,一是觉得孩子自私,二是觉得孩子的自私行为,让自己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 当然,我们做得最多的是,从小教育孩子要礼貌谦让,不要自私,好东西要与人分享。

  如果孩子不从,很多家长就会忧心忡忡,担心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自私的人。 于是,生活中大人强迫孩子与人分享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会演变成肢体冲突。

image.png

  02

  我还听说过因为孩子不愿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大人失手打死孩子的极端个案。 孩子小时候自私,长大以后就一定会成为自私的人吗? 大人必须时时处处教孩子礼貌和谦让、从小学会与人分享吗?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正因为此,本文此前的题目才被我命名为: 小孩子自私不是问题,强迫孩子分享的大人才是问题。 因为自私其实是孩子的本性,而分享则是习得的观念。

  分享观念的习得当然离不开教育和引导,但教育引导并非越早越好,过早开始的教育引导,可能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还会产生反相用。

  03

  著名经济学家、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恩斯特·费尔的研究为上述看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恩斯特的实验证明,三四岁的孩子通常是很自私的,而懂得与人分享,通常要到七八岁左右。

  为了测试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利益”面前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选择,恩斯特·费尔教授曾经主持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糖果实验: 2008年,恩斯特在全球知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该实验的结果。

  恩斯特称,3至4岁儿童普遍显现“利己”倾向,不考虑其他孩子的利益。 5至6岁儿童的表现相差无几,但7至8岁儿童则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因此恩斯特得出结论:三四岁的孩子通常是最自私的,而懂得与人分享一般要到七八岁左右。

  在实验中,恩斯特一共邀请了229名3至8岁的瑞士儿童参与三轮不同的实验。

  在每轮实验中,实验参与者都面临两种不同的选择: 在第一轮实验中,每名参与实验的儿童获得一份糖果,他面临的两种选择是:将糖果全部留给自己或与另一名儿童平分。

  在第二轮实验中,每名儿童获得三份糖果,面临的选择是:把两份糖果分给另一名儿童、自己留一份,或与另一名儿童平分。 在第三轮实验中,每名儿童获得两份糖果,面临的选择是:把糖果全部留给自己或与他人各得一份。

  恩斯特发现,参与实验的儿童的行为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 在第一轮实验中,近80%的7至8岁儿童选择与另一名儿童平分一份糖果。

  在第三轮实验中,虽然面对着双份糖果的诱惑,仍有高于40%的7至8岁儿童选择与另一名儿童各得一份糖果,而3至4岁儿童中只有不到9%的人会选择与对方平分。

image.png

  而在第二轮实验中,多数7至8岁儿童不愿意让另一名儿童获得两份糖果,而自己仅得一份。

  恩斯特的实验告诉我们:

  第一,自私或许是孩子的一种本性。三四岁的儿童通常是最自私的。

  第二,平等观念和分享行为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产物。自私与否,既与基因有关,也与后天的养育有关。

  第三,让孩子告别自私,当然离不开后天的教育引导,但在孩子最为自私的阶段,教育引导也许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还会有反作用。 也许在孩子最为自私的年龄,强迫分享并不是一个好主意,相反,它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占有过之后,孩子在大人的引导、示范之下,可能更容易走向分享。 相反,那些从来没有真正占有过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私。

  04

  前一段时间阅读亲子作家卢丹丹的一篇题为《分私过,才懂得分享》的`文章,讲述一位美国妈妈如何影响了作者面对自私和分享的态度,读来很受启发,也部分印证了我的观点。

  和许多中国家长一样,卢丹丹在孩子豆豆懂事后,就经常告诉他,“好东西,要跟小朋友一起分享。”

  因为谦让和礼貌是父母教给卢丹丹的第一课,她将它们理解为分享,并且要将之教给自己的孩子豆豆。

image.png

  卢丹丹一直认为,分享就是把自己的好东西让出来。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和一位美国妈妈的对话,让卢丹丹彻底改变了看法。

  她在书中写道:有一天,这位美国妈妈带着两岁的女儿玩。这时,有个小男孩跑过来,想玩她心爱的玩具。小女孩不愿意,把玩具紧紧地抱在怀中。

  这个女孩的妈妈对小男孩说:“不好意思,她不同意。” 让卢丹丹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妈妈既没有解释,也没觉得尴尬,反而像只母鸡一样保护着女儿和她心爱的玩具。

  小男孩仍不死心,想要动手去抢,男孩的母亲赶紧拉住了他,对他说:“这是妹妹的东西,她有权自己做主,你必须得到她的同意!”

  她问女孩的妈妈:“你家宝宝以后不懂得分享怎么办?会不会变得自私?” 这位妈妈笑着说: “我不担心。

image.png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自私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而且它是通往分享的必经之路。 只有自私过、占有过、专享过,做过真实的自己,才能迅速地从自我转移到他人。

  总是被家长要求分享的孩子,反而会对很多东西都有强烈的占有欲。 因为他们没有享受过占有的权利,所以要努力地弥补自己。分享应该是一种权利,让孩子自己做主。”

  05

  我们总担心孩子自私,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要学会与人分享,甚至强迫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出发点当然值得肯定。

  但这样做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真的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你下一次怒发冲冠、想强迫孩子分享时,你该在心里好好问问自己: 你真正允许孩子自私过、占有过、专享过吗?

  自私过才懂得分享2

  带女儿去公园玩,看到一位妈妈带着2岁的女儿在椅子上坐着,小女孩拿着饼干津津有味地吃着。

  这时一个和小女孩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眼巴巴地盯着她手里的饼干,口水都流了出来。妈妈对小女孩说:“宝贝,把饼干分给小朋友一点,有好吃的要大家一起吃。”

  小女孩赶紧把手里的零饼干攥得紧紧的,摇着小脑袋说:“不,不给!”妈妈有点尴尬,瞪了小女孩一眼,说:“妈妈平时不是告诉你要懂得与人分享吗?”小女孩听到妈妈在责怪自己,立马大哭起来,饼干撒了一地。

  后来跟这位妈妈聊天中,更让这位妈妈头疼的是,小女孩还喜欢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只要她看到喜欢的玩具,如果没有妈妈看着,二话不说就上去抢,抢不到就气呼呼地盯着人家的玩具,就像是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抢了似的。

  几乎所有父母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不明白自己的宝宝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占有欲,不仅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而且有时还会抢夺其他小朋友的东西。

  有的父母不禁发愁:“宝宝这么小就这么自私,长大了该怎么办呢?”

image.png

  01

  关于“自私”,宝宝是这样说的

  很多父母觉得两三岁的宝宝是个“自私鬼”,好吃的、好玩的都要占为己有,不懂得与人分享。而且好像无论怎么跟他讲道理,宝宝都听不进去。

  但是这仅仅是父母的一面之词,宝宝可不这么认为,关于“自私”,宝宝有话要说:

  1、“我的东西不许你们碰!”

  只要是宝宝喜欢的玩具,别人都不许碰,即使是宝宝不喜欢的东西,有时也不许别人碰,碰了就哭鼻子,父母觉得这样的宝宝很自私。可是一训斥宝宝,他反而哭得更凶了。

  宝宝的心里话:

  这是我的玩具啊,别人怎么能随便碰呢?难道是要和我抢玩具吗?我才不让你们碰呢。

  2、“他在玩什么、吃什么,我也想要。”

  一些宝宝看到别人玩玩具、吃东西,就会喊:“我的,我的!”甚至会过去和人家抢,一边抢一边喊着:“打,打。”

  父母不明白,为什么宝宝这么霸道呢?

  他在玩什么啊,我没有玩过;他吃的什么呀,一定很好吃,我也想吃。

  我说“我的,我的”,其实是在说“我也想要”,我说“打,打”,其实是在说“给我玩会儿吧”、“给我吃点吧”。可是他们怎么都不理解我呢?

image.png

  3、“我才不和他们分享,分享了就没有了。”

  妈妈让宝宝拿好吃的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宝宝倔强地说:“不,不给。”

  妈妈要宝宝把玩具借给小朋友们玩耍,宝宝紧紧抱着自己的玩具说:“不,不借。”

  妈妈不明白,宝宝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呢?

  妈妈要我分享好吃的,那是我的好吃的,才不要给他们吃;妈妈要我把玩具借给他们,我才不要,借给他们,玩具就成了他们的了,妈妈在想什么啊,难道她不知道这是我心爱的玩具吗?

  4、“我的妈妈为什么要抱别的小朋友啊?”

  有时妈妈发现,当自己抱别的小朋友的时候,宝宝立马变成了一个“醋坛子”,不让妈妈抱,甚至还用手打小朋友,宝宝怎么这么自私呢?

  我哪有自私?明明是我的妈妈,为什么要抱别的小朋友啊?我很担心那个小朋友会夺走妈妈对我的爱,所以我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我要拼命喊叫,大声哭泣,这样才能引起妈妈的注意。

  如果妈妈还没注意到我,我就去打那个小朋友,因为是他夺走了妈妈对我的爱呀。

  3岁前的孩子行为完全没有复杂的动机,他们会不会做出分享的行为,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孩子不喜欢这个东西,给不给你无所谓。

  第二种:孩子不明白“我的”概念。

  只有孩子明白了所有权的概念,才可以慢慢学会分享。简单地说,就是“自私”过,才懂得分享。

image.png

  02

  占有不等于自私,正确看待宝宝的自私行为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在争夺一件物品,但明明东西都不是双方的,玩具熊、小车车、遥控器甚至是不用的水杯,都有可能成为双方的争夺对象。同时孩子们嘴里会不停的叫嚷“我的”“这是我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以前的宝宝还没有完整的「我」这个概念,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没有3岁之前的记忆的原因。

  其实,对于0~3岁的宝宝而言,他们的占有欲并不等同于大人所说的自私,而是在这个成长阶段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

  不到1岁的宝宝对东西的所有者尚不能区分,所以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

  到了2岁左右,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时就会发生不打招呼拿对方的玩具的现象,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应该是自己的。

  而到了3岁左右,宝宝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他们不仅意识到自己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这时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我的”“你的”“他的”的概念,不过由于自我意识中“我”的概念仍然主导着孩子的思想。

  所以他们仍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都想占为己有,因而会出现“独占”“掠夺”的行为。

image.png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宝宝的占有行为视为思想品德上的自私自利。

  不过,如果孩子的占有欲不能得到合理的约束,很可能会形成霸道、自私的性格。

  那么,父母该怎样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段时期呢?以下几个建议:

  1、尽快帮宝宝建立所有权概念

  宝宝两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父母应该帮助宝宝建立所有权概念,比如当宝宝和其他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可以强调一下:“这个小汽车是小哥哥的,你只能玩,但不能带走。”

  在家里告诉宝宝:“这条毛巾是爸爸的,这个水杯是妈妈的,这个勺子是宝宝的。”

  这些话可以帮助宝宝尽快建立所有权概念。

  2、让宝宝感受分享的快乐

  一般来说,宝宝逐步建立物权概念后,占有的行为会有所克制,但是如果父母发现宝宝的占有欲仍然非常强烈,就应该引导宝宝,教宝宝学会分享,让宝宝感受分享的乐趣。

  比如,引导宝宝把玩具拿给其他小朋友玩,对他说:“你看,把玩具给小朋友,他玩得多高兴啊。”这时,宝宝也能从小朋友的表情中感受到快乐,当他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后就会主动去分享了。

  3、不要强迫宝宝分享

  一些父母在众人面前,常常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强迫宝宝去分享。

  强迫分享不仅是对宝宝的不尊重,还可能会伤害宝宝幼小的心灵。每个宝宝都有自己钟爱的东西,分享一定要建立在宝宝心甘情愿的基础上,如果宝宝不愿分享,请不要强求。

  寄语:

  如果孩子还没有懂得分享的价值,不要急着去责怪他,因为人生中的很多“明白”是需要时间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言行中给孩子做好长期的示范,静待花开!

【自私过才懂得分享 】相关文章:

创业要懂得分享05-23

怎么样才可以懂得女人的内心05-18

多久才算久坐05-27

婚姻怎样经营才长久05-23

怎样才算晒太阳05-27

芒果怎样才算熟05-27

补水喷雾怎么用才正确05-21

手要怎样保养才漂亮05-19

怎么涂眼霜才效果最好05-18

怎样才算真正的初吻05-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