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下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


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作为春节过后的又一大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节日气氛是“闹”这个字。其实元宵节的习俗很多都是我们熟悉的,踩高跷、迎紫姑,以下了解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1一、

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

  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作为春节过后的又一大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节日气氛是“闹”这个字。其实元宵节的习俗很多都是我们熟悉的,踩高跷、迎紫姑,以下了解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

  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1

  一、踩高跷

  踩高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性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元宵节,很多地方更是盛行这种踩高跷的民间活动。高跷一般都是木质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个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用绳索绑在腿上。表演者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二、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者其他集会盛典,民间都会以舞狮子的形式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三、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就又宫廷中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无论士族还是平民,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大街小巷都会灯火辉煌。

image.png

  四、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舞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也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他们都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浓浓的东方气象。

  五、扭秧歌

  在元宵节里,质朴的北方人喜欢用扭秧歌的形式来表示庆贺。秧歌的风格各地也不尽相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等。其中东北秧歌流传范围最广,艺术水平最高。

  六、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元宵节里张灯结彩,猜灯谜给喜庆的日子增添了不少雅趣。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以灯悬谜,所以叫“灯谜”。

  七、划旱船

  民间传说,划旱船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划旱船也叫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的动作,表演者一般都是姑娘,把假船套在身上,做着划船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

  八、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贫穷、善良的姑娘,相传她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妾,因为主妇妒忌,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九、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还有一些信仰性的活动,就是“走百病”,也叫“散百病”、“烤百病”、“除百病”。参与者主要是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过桥,或走墙边,或走郊外,目的都是驱病除灾。

  十、吃元宵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汤团”。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因为这些名字与“团圆”发音相近,所以就去团圆之意,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2

  品“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送孩儿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

  耍龙

  龙是中华的图腾,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

  狮子舞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image.png

  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踩街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

  祭祀

  古代有“七祭”,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游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节灯谜猜方法解析

  元宵节灯谜猜法:增补法+减损法

  增补法

  增补法是指:根据谜面或谜底带有增加意义的字眼所作的提示,用增补字或者部首、偏旁、笔画的办法求得面底的相互扣合。

  减损法

  如:“牛”(打邮政名词一),谜底为“收件人”。这是把谜底别解为,如果将“件”字的人字偏旁收掉的话,那么就剩下一个“牛”了。本谜中表示减损意义的字眼是“收”。

  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3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吃元宵代表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2、耍龙灯:

  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正月十五耍龙灯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个华人聚居的地方!

  3、舞狮子: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

  4、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5、送花灯:

  送灯又称送花灯,汉族传统民俗,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6、踩高跷:

  踩高跷亦作“踩高?”,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image.png

  7、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迎紫姑:

  迎紫姑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汉族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汉族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9、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10、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活动,这项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元宵节有哪些民间的风俗】相关文章:

中国春节风俗有哪些01-13

小寒的民间风俗是什么01-13

有碳水的主食有哪些01-14

有不详寓意的物品有哪些01-11

化妆的技巧有哪些01-12

面膜的种类有哪些01-10

嫩肤的方法有哪些01-03

伤人的说说有哪些01-10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01-07

应聘的技巧有哪些01-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