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必要读四书五经
有没有必要读四书五经?相信大家对四书五经并不陌生,四书五经是我们国家古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详细的了解有没有必要读四书五经的相关内容。
想要知道研读这些经典还有没有必要,我们首先得知道这些书写的都是什么。“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大家了解的比较多一些。咱们就先从“五经”说一说吧。
“五经”里面的第一部是《诗经》。
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俗称“诗三百”。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包括了周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宫廷音乐”,分《小雅》和《大雅》共31篇。《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有40篇。
孔子曾经说过“不知诗,无以言。”可见学习《诗经》能曾加我们的文学修养,谈吐变的文雅、得体。不过孔子同时也说过这样一段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说明学习《诗经》未必能够提高具体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它只是一部诗歌总集,现代人如果想要研究诗歌、文学的话,应该说很有“必要”学一学。其他人唐诗、宋词就够你学的,《诗经》就没什么必要了吧?
第二部是《书经》,也就是《尚书》。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古文尚书》25篇 。2018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发布,证实其中《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不管真与伪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为一部上古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朋友很有“必要”学一学,其他人不学也罢!
第三部是《礼记》
《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它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⑴记礼节条文。⑵阐述周礼的意义。⑶解释《仪礼》之专篇。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可见,它是古代的一部“行为规范准则和礼仪准则”。孔子虽然说过:“不知礼,无以立。”但考虑到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礼仪规范,除了专门研究古代礼仪及古代规章制度的学者外,其他人研读它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
第四部是《易经》
它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中华文明的源头。它以“卜筮”的形式,对自然规律与人事法则,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阴阳、刚柔”的理念,对天地万物进行了辩证的思维。司马迁说它“本隐之以显”,就是说它将隐藏的万事万物中的规律、道理提炼了出来,让人们能够看到。这种“提炼”、“抽象”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形而上学”。所以说它本质上是一部古典的哲学理论书籍。考虑到“哲学”在指导任何人事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它的理念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理念,所以这本书我们很有“必要”读一读。
第五部是《春秋》
《春秋》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传说由孔子修订而成。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春秋》虽然是一部“史书”,但它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而且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正因如此,这部“史书”就蕴含了太多的政治理念与价值导向,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思想政治”方面的书籍。司马迁说它“推显至隐”,就是说它把这些具体的历史事件都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果对思想政治、历史经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读它一下,普通人没有这个必要,学好课本上的政治学就行了。
最后我们再谈一谈《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这四部经典是对儒家思想一个完整、系统地阐述。由南宋的学者朱熹首先把它们编撰到了一起。朱熹的本意是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可见这四书有一个循序渐进阐释儒家思想的过程。介于儒家思想千百年来对中国人思维模式、生活习惯、行为理念的影响,每个中国人的头脑中都或多或少有儒家思想的影子,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把这四书认真读一读。最重要的是,这“四书”的篇幅都不长(除了《孟子》略厚之外),里头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而且它不像佛经一样空洞、抽象,是实实在在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学了这“四书”可以让你“脱俗而不超凡”,是真正的“中国式贵族修养”。非常有“必要”学一学。
读四书五经的好处
1、“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2、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作为中国人,好的东西不能丢。
3、读圣人书,想圣人事,修身养性,知古今中外,懂道德伦理。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名言名句赏析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10、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1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1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1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1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有没有必要读四书五经】相关文章:
300ml奶瓶有没有必要买12-24
读四书五经可以学到什么12-31
孩子读四书五经的危害12-31
四书五经适合小学生读吗12-31
古人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12-31
现代人读四书五经有用吗12-31
爽肤水根本没必要12-29
判断女人有没有变心12-26
女人有必要纹唇吗12-26
婚前体检的必要性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