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惊蛰是第三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着非常独特的传统习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吧。
惊蛰节气的含义
惊蛰又叫“启蛰”,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蛰”就是藏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大自然节律才使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的原因。
惊蛰节气的特点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回升较快,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气候跨度大,“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节气的风俗
祭白虎
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时节出来觅食,开口噬人,冒犯的话则在这年内常遭小人,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即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使其不再出口伤人,说人是非。
打小人
在民间有惊蛰当日,打小人、去晦气的习俗,惊蛰万物萌苏,天地雷动,人们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霉运,宣泄内心的不满,“打小人”的习俗正是如此。
惊蛰吃什么传统美食
吃梨
在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有与害虫别离的意思,此外,惊蛰节气后气温回暖升高,人们常常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在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吃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惊蛰时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入锅中爆炒,炒豆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惊蛰的由来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蛰”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叫做出蛰。大地回春,雷声渐多,旧时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因而,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但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的含义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蛰是藏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大自然节律才是使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的原因。惊蛰时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惊蛰是耕种的好时节,我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进入春耕时节。
惊蛰的风俗
惊蛰时候会蒙鼓皮,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的特点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民在春耕的时候,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惊蛰后气温明显升高,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惊蛰祭白虎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相关文章:
茄子的特点和作用01-21
黄瓜的特点和作用01-21
黄瓜的外形特点和作用01-26
莱阳梨的特点和作用01-21
狼的特点和精神作文01-24
惊蛰节气微信简短祝福语01-23
黄瓜的特点和作用作文01-21
v领衬衫的好处和特点02-12
各种民族的服饰特点以及服饰特点01-22
不好的旧风俗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