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意义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意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考验下,沉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而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前提就是民族精神能够传承下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意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集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一各种手段和方式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的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各民族的整体状态和精神风貌,凝聚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精神火炬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精神力量
4、当代世界面对各种文化相互交织激荡的现状,为使全国各族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
5、现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因为现在的人大都唯利是图,美丑不分,欺师灭祖,见利忘义,不忠不孝之徒。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有着一个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许许多多的创造与发明,正是彰显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更充满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因此需要人们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再继续创新的同时,把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今天,青少年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 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 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 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 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 但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而中华传统美德正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 青少年对起码的道德要求知之不多, 因此极需要告诉你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什么, 告诉你们过去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传统美德, 又是在这种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更需要将这些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学习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少年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一项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的宏基伟业!
如何正确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故事、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吸引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华文化正越来越多地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在国内,“国学热”“儒学热”热度不减,传统文化地位日显,声望日重。同时,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也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认识倾向。
一些论者在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关系时,搁置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甚至在理论阐释中夹带文化复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他们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弘扬传统文化看作是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题,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了,才会代之以传统文化的隆重出场,认为弘扬传统文化,必然会遇到马克思主义无法安放的问题;
他们将中华传统文化简单等同于儒学、儒教,认为重视传统就是“回归孔孟道统”“回到康有为”;他们将“传统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混淆,不加甄别地宣扬传统文化中一些失去历史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具有明显消极因素的陈词滥调。
凡此种种,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实际上是回到了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的窠臼中去。这不但无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会使人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问题上陷入理论混乱。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
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四书”、“五经”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两家为其归致。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至于文学、艺术皆根植于上述思想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以地方为特色的区域文化,其中不乏下里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但有许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部分逐渐散失了,于是传统文化传承就突显出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在经济社会告诉高速发展的今天,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社会意识形态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中其中许多的重要环节已经出现了缺失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不乏有一批诸如冯骥才、余秋雨等学者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对传统文化的抢救、传承和弘扬的工作,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此次的两会上,陈爱莲委员的提案“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快国家软实力建设”获得40余位委员的联名支持。40位委员分别来自侨联、宗教、科技、妇联、致公五个界别。这份饱含深情的提案指出,为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国家软实力,就必须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并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中正本清源,让文化精华不要在利益面前迷失。另一方面,在社会上,对于传统文化创新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在韩国抢注“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有关我国将春节等传统文化节日伸遗的工作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不难看出,如今的整个社会都已经逐渐地意识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一些声音,认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也很重要。在这里,我们其实并不否认一部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应该首先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前提的,没有传承,哪来的创新呢?不论是最近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是于丹的读论语,都是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
事实上,创新只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手段,目的还是传承。毋庸质疑,作为目的的传承显然要比作为手段的创新更加重要。更何况,现在诸多的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大部分也只是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外表,而无法撼动传统文化的内核,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说这种所谓的创新重要性大于传承呢?
不过,有少部分的真正创新的确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内核,形成了所谓的新文化形式,但改变传统文化内核的成果是怎样的呢?且不说大话西游,大话三国之类的恶搞文化,就便是最近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许多现代戏说的历史剧,也不过是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被流行元素所扭曲的结果。
另外有一些文化悲剧也是在这种创新的背景下发生的,诸如纳西族、东巴教等例子,结果只能使本以十分脆弱的传统文化走向毁灭,所以我们说这样的创新不仅对传统文化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因此,在时代今天的我们,就更应该努力传承传统文化,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意义】相关文章:
婚姻的内涵和意义03-22
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03-29
兰花的花语和象征意义03-28
制定目标的意义和重要性03-20
女性黄金戒指的戴法和意义03-23
亲人定义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03-24
12星座意义03-27
弘扬工匠精神标语20字03-26
生命的意义短句03-26
籍贯存在的意义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