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宝宝恋母情绪
恋母情结主要形式
第一恋母情结的相似作用表现为仿父和杀父两种相反的形式。
第三恋母情结的相似作用表现为合作和对抗两种相反的形式。
第四恋母情结的相似作用表现为恋母仿父变成了“恋女仿子”,也就是等待自己结了婚有了孩子,父母意象就被孩子取代了。
好朋友阿芳向我诉苦,已经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从小就是我的小尾巴,他会当着爸爸面,明确地说,“我和妈妈好!”刚开始,我觉得儿子和我亲近,很高兴。可现在儿子已经10岁,是半个小男子汉了,我觉得不方便了。我试着叫儿子睡到儿童房,可他死活不干。每天晚饭后,趁我不注意,他就早早溜进我的卧室,钻到被子中不肯出来。
我怕再不纠正他的这种行为,等过了青春期这个塑造健康人格的最佳时期,就再也没办法扭转了,我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是性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有的情感现象。但随着年龄增大,社会角色、性别角色明晰,这种倾向会逐渐消失。青春期还表现出强烈的恋母、恋父情结,多属心理问题。恋母、恋父情结必须适时淡化,甚至割断。如任其发展,对男孩、女孩会造成不良影响。
如何看待宝宝恋母情绪
1、适时分床、分房。
欧美不少国家的孩子在婴儿期0至3岁就和父母分床而睡,到幼儿期3至6岁就和父母分房。我国的孩子很大了还和父母合房合床,这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当然已经形成这种情结的,要在孩子能接受的情况下,逐步进行分床、分房。为人父母应该注意从小让孩子得到相等的父爱和母爱,孩子的感情天平才不会倾斜。
2、培养孩子交往能力。
对孩子进行社会性别角色再教育,让孩子学会和异性的交往,逐渐摆脱这种过分的依恋。
3、适当和孩子分离。
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因此,作为母亲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离开自己一段时间,让他有单独生活的机会。
没错,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不仅便于妈妈对宝宝的护理照顾,对宝宝将来的情商、性格发育也大有好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过犹不及的道理,宝宝对母亲的依赖若是过度,变为一种恋母情结,就未必是一件好事情了。
许多的宝宝都对自己的妈妈有着深刻的依恋,他/她的心情完全受妈妈的影响,看到妈妈笑的时候会笑得很开心,看不见妈妈的时候就情绪低沉。有些宝宝,甚至都不愿离开妈妈的怀抱一分钟,一看不到妈妈,就大哭大闹,就算是睡觉,也要紧紧地搂住妈妈的脖子才能安心入眠。
这样的话,就不利于宝宝自理能力的发展,还舍对宝宝良性性格的形成造成阻碍。一切依赖于妈妈,宝宝自主学习、生活的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开发和培养,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若过分地溺爱宝宝,不积极地加强对宝宝自主能力的锻炼,也会加剧宝宝依赖妈妈的习惯,甚至导致“恋母症”,造成心理障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妈妈应该在宝宝具备足够自理能力的时候,逐渐训练宝宝的自我动手能力和独立的性格。
宝宝在最开始可能会害怕一个入睡,但爸爸妈妈也要尽量让宝宝在自己的房间睡觉,而不是赖在爸爸妈妈床上。如果宝宝看不到妈妈会大哭,不肯入眠,妈妈可以先试着哄宝宝睡觉,等宝宝入睡之后再离开。宝宝的房间,设计和装饰要具备宝宝特色,如果是宝宝喜欢的样子,他/她会更喜欢在这个房间里安心睡眠。
妈妈要在日常护理中为宝宝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妈妈还有其他的事情,不过就算暂时离开,用不了多久,也会再来照看宝宝。在离开的时候,妈妈可以试着将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家人,或者玩具身上,让宝宝的“恋母”情绪有一定程度上的转移和稀释。
妈妈可以通过观察法,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自信心。父母可以有意识地扩大宝宝的“交际面”,不但可以培养宝宝的交际能力,还能转移和减缓宝宝对妈妈的过激依赖。在生活中,妈妈要尽量锻炼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宝宝不能一直依赖父母生活,及早地帮助宝宝提高自我独立能力,才有利于宝宝适应这个世界。
【怎样克服宝宝恋母情绪】相关文章:
怎样帮助宝宝克服心理情绪01-21
怎样教宝宝走路01-19
怎样训练宝宝走路01-19
公务员面试怎样克服紧张焦虑01-21
怎样激发宝宝的潜能01-20
怎样辨别宝宝秋季腹泻01-18
怎样合理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01-18
怎样教宝宝学走路呢01-19
怎样呵护宝宝的艺术幼芽01-17
怎样提高宝宝说话能力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