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


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每一个人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可是这个词语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特别的陌生,其实身边的同龄人都是比较成熟了,以下看看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11、一个成

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

  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每一个人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可是这个词语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特别的陌生,其实身边的同龄人都是比较成熟了,以下看看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

  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1

  1、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麦田守望者》

  这本书是世界名著,我自然是没看过,只是这句话特别特别扎心。

  《嫌疑人x的献身》这本书写得特别精彩,尤其是将犯罪和爱情的完美结合。这本书讲的是数学天才石神是怎样爱上邻居靖子的故事,石神不惜为靖子杀人,设下一个天大的局。

  看到后来才知道,石神当初要上吊自杀,正好靖子母女敲门进来,他们找石神借书,这一借,就救下了数学天才石神。

  当靖子杀死她的丈夫时,石神决定帮他们设下一个局,这样可以逃脱法律的惩罚。

  为了设局,石神不惜杀人,这样他也犯罪了。最后石神被抓,他想独自扛下所有的罪名,帮靖子母女顶罪。本来大局已定,等警方拿出证据,罪行早已判定。

  不料汤川侦破了案情,将一切告诉了靖子。靖子来到监狱,连忙跪下,两人就大哭了起来。靖子说:“不能只有我们得到幸福………不!我该赎罪,我要接受惩罚,我要和石神先生一起接受惩罚。”

  两人痛哭了起来,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个人只要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人,这句台词成为了经典,故事也成为了个悲剧。我在想,靖子完全可以不用去监狱,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石神不惜杀人,就是在用生命保护靖子母子。如果靖子忍着不去监狱,她就可以稳稳的过完一生。

  我个人觉得,靖子还可以有更成熟的表现:就是带着石神的情谊,美好的过完这一生,也不留下个爱情悲剧。

  可东野圭吾就是这么厉害的人,不知你喜欢不喜欢这个结局,反正我挺喜欢的。一切到最后,都得到了升华,完全戳中泪点。只是我想看看,如果靖子没有去监狱,如果案件敲定了,故事怎么发展下去。

  如果靖子为了石神的心意,谦卑的幸福活下,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结局。

image.png

  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我们为了某个理由谦卑的活下去也许就是我们成熟的时候。

  2、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他又意识到差异。 ————特德·蒋

  不知你看没看到过这句话,反正我是经历过来的。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那个父母口中“与别人家孩子比较的人”,一路充满自卑。

  小学毕业,好多同学一起考上了重点初中,还有个和我一班,他家就在我家附近。

  一开始学习还不错,比他好。后来都不如他,爸妈就说:“你看,别人以前还不如你。现在别人超过你了,你到底怎么学的。”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和爸妈争论为自己辩解这样那样。初中三年,我就是这样被比过来的,一路受伤的也是我,这三年我挺自卑的。初中害怕说话,和女生说话都是脸红的,遇见老师躲得远远的。

  上了高中也拿我和别人比,只不过换了人。我们还是同读一个学校,我文科,她理科,这都有比较的。

  爸妈就说,别人怎么懂事,成绩怎么好,都是一起交高费的,别人去交的时候还哭了起来。

  那个时候比起很受伤的,自己满满的不服。有的时候,还拿自己父母和别人父母比。

  这样的话,他们比孩子,我就可以比爸妈了。那时候和别人的这些差异,总是能够带来伤害,自己也特别在意。

  自己在意,家长更是在意。其实我们都错了,有差异很正常,不应该比来比去的,这样只会带来负能量,从而影响你的成绩和成长。

  那个时候我们都只看到差异,并为此付出很多负面情绪,最后得到的只是什么都没有的半成品。

  然而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其实差异并不重要,然而我们都看得很重要。这样自然就会出了问题,我的高考和生活的失败,就足以证明。

  其实,差异并不重要。在生活中也是,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也没有必要去比父母比孩子,比穿比用,和自己比较就好,这样还能激励自己成长。

  而现在我才彻底明白“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但又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这句话。有差异是好事,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而获得改变,而不是一味的比较,最终伤害到自己。

  所以一个人成不成熟,看到差异很重要,但又意识到差异不重要更重要。

  3、什么时候,你能与一个老人待一个下午,饶有兴趣地听完他精彩或不精彩的人生故事,那说明你已经成熟了。 ————川端康成

  谁家都有老人,不知你是不是嫌弃你的爷爷奶奶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呢?

  我是嫌弃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我多少岁了,我爷爷奶奶就死了多少年。活了这么大,连爷爷奶奶都没见到过,只看到几次黑白的照片。

  从小爷爷奶奶的关爱,我是没有感受到。好在,还有个外婆。

  上初中那会,我是住在大舅家,初中在他家吃了三年,高中吃了两年,后来他家搬到我家后,就没有在他家了。

  这五年,都是我外婆做饭,吃婆婆做的饭,我也吃了五年。那时候外婆给我说这样那样的人生道理,话糙但理不糙。

  我记得有几次感冒了,还拿钱给我抓了药,然后监督我给吃完。有次过年,没有收入来源的外婆还给了我们三姊妹每个一百元。

  那个时候,我也经常和外婆聊天,外婆也给我讲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外婆还是认得几个字,所以叫我好好读书。还有就是说她们那个年代别说吃饭了,野菜都没得吃,吃树根。吃饭的时候,叫我别吃剩饭,珍惜粮食,听多了,挺管用的。

  所以我在看到这句话时,特别感动,真的,什么时候你这样做了,可以说你成熟了。有时间我也会去看看外婆,问问她的生活怎么样,然后陪她聊聊天。

  不知道你有没有陪爷爷奶奶聊天,反正我觉得这个标准还真挺重要的。我也相信,一个能够和老人相处好的人,这个人一定会很成熟。

  在你看到这篇文章,这句话的时候,你不防抽个时间,好好和爷爷奶奶谈哈话,相信对你有用的。

  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2

  比同龄人更成熟的,都有这几个特点

  是孩子太晚熟,还是家长不成熟

  父母总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熟”。甚至高中毕业后,父母对孩子的掌控依然如故:

  不准早恋、不准游戏、那个同学成绩不好,你不能和他做朋友……

  衣食住行,父母总要插一手。

  王浩威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儿子和女朋友分手了,妈妈来到精神门诊挂号,问医生:能不能帮他读大学的儿子挽回女朋友。

  儿子谈恋爱还依靠妈妈出马?做妈妈的来帮儿子的恋爱奔波出力?这看似电视剧般的剧情,却真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现实世界里。

  并且这个母亲并不是第一次为儿子的恋爱出力。

  她的儿子第一次和女友分手的时候,不愿上学,有意无意流露出的自杀倾向,把母亲吓坏了,母亲于是主动去找那个女孩和女孩的父母,求他们帮助儿子“走出来”。

  但是重新获得女朋友的儿子并没有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依然拥有极强的占有欲和暴力倾向。

  于是女友再次和他分手,绝不留情。这位母亲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有病,反而跑来求助医生为儿子找回女友。

  王浩威说:过度保护会剥夺了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无止境地帮忙孩子挡住一切应有的处罚或应付的代价,孩子就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父母保护孩子并没有错,尤其是现在的80、90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人承受了6个长辈的宠爱,同时也就承受了6个老人的未来。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养育一个孩子就是孤注一掷的选择。

  所以很多父母把孩子看做自己的延伸,小孩子常被要求扮演父母期望的角色,甚至在父母的压力下表现专长,来让父母有面子。

  被父母要求当众表演这件事,就是很多人共同的“童年阴影”。因为父母需要孩子来代表自己,于是要求孩子依他们的理想去生活,唯有这样才可以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要。

  于是我们也经常会从父母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

image.png

  “妈妈骂你是为你好!”

  “这么辛苦地做牛做马,就是为了你的将来!”……

  在这些种种要求、限制、规劝和压力下,孩子无力反抗,只能屈服听从,不能做真实的自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太强大了,对抗父母太难了,父母做的决定,就让父母负责好了。

  在这时候,往往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降低了,平等独立的尊严降低了,自然也就晚熟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拒绝长大”的孩子,他们对社会责任逃避,并且情感和经济都无法独立。

  上一辈很愿意指出现在年轻人的“软弱”,却很少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和理解这一代人。

  王浩威说,很多父母是不成熟的。

  这种不成熟可能在社会上已经存在很久,毕竟父母原本就在不成熟中学习,并且都是先有了孩子后才慢慢学习做父母的。

  王浩威在《晚熟时代》中说:子女和父母有建立界限的必要。

  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永远是平等的。父母作为监护人,可以对孩子立规矩,但也要兼顾民主,不能忽视孩子的.存在。

  言教不如心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学习和模仿。

  对孩子的教育决不能建立在孩子的自尊和社会能力的伤害上。

  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承担结果。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责任心。

  疗愈伤痛,从关心开始

  如果说有什么是父母共同的焦虑?那就是怎样让孩子成功。

  父母们对孩子的成长总有焦虑,担心他们成绩不好,担心他们走上歧途,担心他们找不到好工作,担心他们找不到伴侣……成年人的担忧总是没有尽头。

  父母们集体焦虑着孩子们的未来。于是有的父母宁愿牺牲自己的生活,也要把子女送进昂贵的私立学校。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假设:

  孩子进入好的学校,就是未来成功的保证。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晚熟时代》指出,父母处心积虑的努力,并不一定有效果。

  因为研究证明,IQ或学业成绩对未来成功的影响,远远比不上社会能力的重要性。

  即使父母尽心尽力的安排,都比不上孩子自己的某些能力有用。但是在父母们看来,成功就是意味着要有好成绩,好学历,以及好人脉。

  太认真的父母们,请小心自己的努力,不要耽误了孩子的未来。如果因为不成熟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作为父母要如何弥补?

  当父母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用这样的心态,把枷锁当爱,结果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相当大的伤害。所以王浩威说,父母应该像一座山。

  任何子女,不论他多大了,不论他跑多远了,只要一回头,都可以看到愿意为他提供依靠、乐意包容他的山,同时觉得山也在充满关注地看着他,一股被爱的感觉自然产生,疗愈的力量就会变的无比强大。

  父母像山一般安定的存在,就是疗愈的开始。

  动力火车的歌我们都听过,其中不乏励志、勇敢和温暖的歌。但是动力火车年轻的时候,却是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闯祸。

  有一次他们弄坏了别人的摩托车,对方一直要求他们赔,可他俩是刚从原住民部落来到城市的小孩,没有钱赔。

  于是对方告到学校,学校的教官来了,他们吓坏了。没想到的是,教官一句恶言都没有,不仅帮忙赔了钱,还带他们去吃牛肉面。

  从那时起,他们发觉原来自己是有人关心的,做起事来也就更在乎别人的感受,那位教官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

  这位教官没有心理治疗的目的,也没有想要影响他们,他的帮助是单纯的帮助,关心也是单纯的关心。

  但就是这样的单纯,却产生了修补的力量,在短短的接触中重建了依附的关系。

  无条件的关心,无条件的爱,也许就是这个秘密的答案。

  晚熟时代,年轻人应该怎么做?

  王浩威说“你的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以作者的朋友强哥为例,他的专业是工科,毕业后到了一个县级市工作,工厂离市区很远。

  整日里车间流水线轰鸣作响,充斥着汽油味,更可悲的是工厂里几乎没有年轻女孩,不少同事纷纷跳槽,只有强哥坚持学习生产线布局管理。

  三年后,强哥在这家企业里学得很出色,作者再见他时,他已经是富士康一个小领导,拿着30多万的年薪。对比一下他跳槽的几个同事,他们依然还在找工作中。

  作者问强哥是怎么做到的,他笑着说:

  “最开始我也剩不下钱,甚至还向家里要钱。我把钱都花在了学习英语和请老师傅吃饭上。”

  台湾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在给毕业生演讲时说过:“刚毕业可以跟父母要钱,千万别储蓄,要发展人脉”。

  他还提出“父母对子女的投资栽培,起码要持续到孩子毕业工作三年以后”的主张。

  他说很多父母在孩子参加工作领到第一份薪水后,就任由孩子自己闯荡并要求孩子“不要乱花钱”。这样的父母只会限制孩子参与社会的机会,最后变得愈来愈宅了。

  这个话题曾引起广大的争议,甚至遭到了猛烈攻击。许多人以父母自居,断章取义地认为戴胜益是鼓励孩子依赖。

  台积电(世界500强)董事长张忠谋同意戴胜益的看法。张忠谋说,如果月薪不多,要存钱也存不了多少,可以投资自己,只是投资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教育性的旅游,经营人脉等。

  刚毕业的大学生,学到的是课本上的知识,或者说是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应用到工作上,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继续学习。

  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但需要自学,更需要请教师傅和领导。

  在工作中有师傅和领导帮助的年轻人,就和上学时有老师教的学生一样,能力飞速进步。在这个关键时候,人和人的差距就慢慢表现出来了。

  如果把毕业当作成熟,就会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去存钱,或者不敢跟父母要钱,就没有多余的钱花在社交上和培训上,会导致变成宅男宅女越来越孤单;买不起房,结不起婚。

  在这个“晚熟时代”,要想超越同龄人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不但要从学校中学习,还要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在社交中学习。尽快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思考梦想与未来。

  所以这些企业的老总,在用他们的社会经验劝告父母和孩子。他们并不是在鼓励孩子“啃老”,而是鼓励父母“继续投资教育”。

  晚熟时代如何生存?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就是成年人了,要独立了。

  很多孩子也都认为,父母辛苦供自己上学多年,现在终于毕业了,工作了,不能再花父母的钱了,到了回报父母的时候了。

  在这个智能时代、晚熟时代,毕业并不等于成熟, 有工作能赚钱也不等于成熟。

  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个很火的视频,唐山市把各个路桥收费站取消了,一个下岗的大姐说:

  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大姐说36岁就学不了东西,这个逻辑肯定是不对。但是36岁比起26岁、16岁的学习能力,确实是差了很多。

  这个下岗大姐的焦虑是事实,大家都理解。但是36岁就没有未来了吗?显然不是。

  有很多人都是在四、五十岁后创业。比如48岁发明方便面的安腾百福。比如73岁承包果园种橙子的褚时健。

  对于这些人来说,下岗恰恰是创业的开始,是自我实现价值的开始。

  而这位下岗大姐的焦虑,其实是来自于内心的恐惧。她总想守着“铁饭碗”安逸的活着。

  她离开了“铁饭碗”就惊慌失措,不知道能去依赖谁。她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面对世界。

  虽然下岗大姐已经36岁了,但在心理上她依然没有成熟。可能下岗对于她来说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教育也在快速的发展。但教育速度远远落后于科技发展速度,而成熟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也越来越难。

  想成熟,每个人就要跟上时代的速度,就要注重教育方法,提高效率,不断地学习、再学习。

  《晚熟时代》就是王浩威以一个心理学家的视角,用大量心理咨询案例,告诉辛苦挣扎和迷茫的年轻人和父母们:

  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年轻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知识,学习技术,学习社交,现在的年轻人比任何一代人的压力都大,成长需要更多的时间,对年轻人的教育时间也就要更长。父母们更应该理解并科学地帮助孩子成长。

  希望在这个晚熟时代成长的年轻人,能够慢慢,但坚定地长大。

  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3

  什么是成熟?

  成熟,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上以不同速度和形式发展,并经历若干阶段达到完备状态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成熟包含两个方面,即身体上和心理上,是人在后天的生存环境中从幼稚变得理智的过程。

  我曾经天真的以为,成熟与年龄有关,年龄大了,人经历的多了,自然就成熟了。就像西红柿一样让人一目了然,没成熟的颜色就是绿色的,而成熟了的,自然会变色,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粉色,黄色,橙色。

  陈道明说过:”看一个男人是否成熟,不是看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要看他能担起多大的责任。“

  成熟和年龄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

  答案肯定是有,但是关系不大。年龄上的“成年”并不代表心智上的“成熟”。真正的成熟与年龄无关,跟一个人的经历、阅历有关,毕竟有些人只长年龄,不长脑子。

  毕淑敏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写道过:”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必须经过寂寞的洗礼和孤独的磨炼。“

  成熟决非水到渠成的,年龄的增长不意味着成熟,它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变化。它需要我们知对错,明是非,精神独立,人格独立,正视自我,承担责任。故而,它总是和阵痛与磨练绑定在一起。

  与之相比,安逸度日似乎是一个更轻松、更让人心动的选择,但同时,它也是放弃自我掌控能力的开始。

  每个人都有冻龄点,也就是停止生长的那一刻。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步入婚姻殿堂,开始安居乐业的那一刻;或是碰到一个全身心爱你,并且一直想呵护你,对你始终如一的那个人,这时你就再也不会成长了。

  什么是成熟?你喜欢的东西依然喜欢,但可以不拥有,你害怕的东西依旧害怕,但依旧去面对。

image.png

  所谓的成熟,是一个人开始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人对事都有着不偏不倚的认知和看法,能独立自主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成熟是不再抱怨和逃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成熟不是不会跌倒,而是在哪儿跌倒的就在哪儿爬起来,再痛都会强颜欢笑。

  成熟是一种豁达和宽容,知道对事不对人,懂得原谅别人的过错,也知道正视自己的问题。

  成熟是一种智慧,懂得拿得起放得下,不再纠缠不休,成熟是思想上的解放,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再依赖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懂得社会的潜规则,但是不屑于利用它,想要的东西,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

  成熟就是像水稻一样,学会弯腰了。成熟就是你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而不是越来越现实。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长了,但其实你没有。真正的成长应该是变得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

  生活随时都会给你使绊子,但是真正成熟的人,在被绊倒的时候不会哭爹喊娘,也不会骂娘喊疼,只会默默地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赶路。

  年龄只会带给你脱发、油腻和啤酒肚,并不会让你真正成熟,走上通往成功的道路。

【一个人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相关文章:

比同龄人成熟的表现01-11

比同龄人成熟稳重的原因01-12

拥有了同龄人不该拥有的成熟01-12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01-10

衡量一个人成熟的标志01-10

一个人变成熟的标志01-10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01-11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01-10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四个标志01-10

孩子比同龄人心智发育迟缓01-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