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多家长和老师最头疼就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语言能力还有方法,行为习惯也有方法,唯独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靠别人指导,还要靠孩子自己理顺,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一起来看。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践证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
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两者相互依存。人们正是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语言是师生、生生间情感交流、数学思维的工具。小学 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二、合理运用教具,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
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缩短两者之间距离所采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学,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学生可将原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小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
但是只有适度使用教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否则,始终依赖教具,思维的水平难以提高。
三、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问题是放飞思维和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渴求,这是一种学习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思维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是智力活动的创造水平。教学中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小学生探究求新,激发他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从而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形成。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是指人们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并产生创见的思维,它是一种突破常规而又合乎逻辑的全新的思维形式,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集中体现在善于独立的思考、思维不囿于常规、勇于创新,具有主动、求异、发散、独创等特点。
首先先从小学生的口算题卡开始,这个可以说是基本中的基本,比如2+6=8,10-9=1等等。这些个人归纳为直线性的问题。用这个首先培养孩子的什么呢?
首先培养孩子习做直线性问题百分之百的正确性,取得直线性问题百分之百的正确性,而且是长期运行的话,这样就会令孩子养成认真、仔细等良好的个性,以及对简单问题的正确把控。
同时,偶然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互动,比拼口算的速度以及正确性,这样既能令学习不枯燥,也是一种进步的亲子活动,同时还增加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接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综合运算,这个时候直线性问题将会曲线化或者是交叉化,有了直线性问题的正确性,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是顺序,也就是说数学的逻辑顺序。
明白了顺序,一道直线一道直线的将其打开,还是十分的容易。只不过是分析能力升级的综合了一下。
最后是应用题,这个是结合了生活的综合运算,直线性问题综合化。有了前面的基础,数学思维能力开始综合锻炼。
这时需要培养孩子明白题中事理,只要明白了事理,抓住顺序的起点,一道直线一道直线的将其打开,还是难中取易,孩子也会从自己解决问题中得到灵感回馈的乐趣。
总之,数学定义等等需要熟记,然后在家庭作业中进行重点练习。家长需要做的是令学习成为生活的乐趣,不是孩子苦坐舟的负担。当孩子明显进步的时候,多多讨论一些绕弯的数学题,令孩子的思维及见识奔腾起来。
创设探究情境,激活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教师用圆柱铁桶盛满水,让学生求出里边的水的体积。学生一时找不到答案,有的试探着提出“把铁桶的水倒入长方体水箱中,量出长方体水箱的长、宽、高计算”;
有的提出把圆柱铁桶浸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水中,计算升高的那个长方体的水的体积就约等于铁桶所盛水体积。这时教师提问“若是求圆柱体的大蓄水池,能行吗?”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感到必须找出一个计算加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或公式,于是诱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思维活动中来。
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的功能,它可以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思维的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可见,创设探究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引旧思新,延伸思维的活跃性
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
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时机,往往可以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这就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就是思维高峰的起点,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变过程,主动探究知识的组成要素。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推导出新的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区别同异,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从而进行思维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顺学生思维条理,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商不变性入手,去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的关系,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学生扫清了认知的障碍。
其实,数学知识总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新旧知识之间关系,以旧知识为依托,推导出新知识,使学生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鼓励寻根问底,发展思维的纵深度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思维的深度,是发现和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因素,能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组合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鼓励 学生勇于寻根问底,追寻问题的本质与核心,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思维的纵深度。
例如:教学合数时,让学生判断两个质数的积是否为合数,并说明理由。
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数--因数--质数--合数”这样的知识链去思考:如果质数A乘以质数B,得C,则C除了1和C两个因数外,必然还有因数A和B,所以C一定是合数。
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演绎出来的结论,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入。
提倡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能力是获取和发现新知识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它表现为不循常规、不拘常法、不落俗套、寻求变异、勇于创新。
在教学中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多向探究,求新立异,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培养创造思维的形成。
例如,引导概括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时,有学生将圆柱的侧面上沿着高剪开展开后出现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宽为圆柱的高。
有的学生在圆柱侧面上斜剪开,展开后出现的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底是圆柱底面的周长,高是圆柱的高。这两种情况总结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表=2S底面+Ch。
有的学生创造性地将圆柱体的底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
通过观察发现一个底面拼成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两个底面合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恰好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又正好是圆柱底面的半径,从而得出两底面积的和为cr,而圆柱的侧面积是ch,因此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为S=c(h+r)。
授予鱼,不如授予渔,这显然要求我们为师者,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启学生思维,还应根据教材、学生心里特征等各方面条件,去选择最好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好孩子03-08
如何培养孩子的智慧呢03-14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03-01
如何培养孩子的忍耐之心03-01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商03-07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亲和力03-10
逻辑思维能力的持续培育03-05
培养乐观的宝宝03-14
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03-12
怎样才能培养乐观的孩子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