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的职场将会如何发展
未来中国的职场将会如何发展,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伴随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职场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未来中国的职场将会如何发展。
求职就业
未来5~10年,中国的职场会如何发展?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商任仕达《2013~2014任仕达工作世界报告》中提到,企业会聘用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及海外人才,多文化团队将持续增加。对灵活性的需求将推动混合工作模式,未来将有更多员工享受弹性用工制。
建立多元化工作团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一代比上一代有了更高的职业期望,他们选择工作并不单一地从高薪资高福利去衡量,而是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灵活的工作方式,有较好的成长空间。
任仕达的工作报告提供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新一代年轻人选择留下工作的原因的先后排名分别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43%),工作方式较灵活(38%),很适合当前岗位(30%),较好的成长空间(28%)。
在中国尝试开拓新市场的大环境下,本土企业的人才战略开始往吸引国际化人才以推动当地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市场方向发展。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有14%的管理者计划在未来5年聘用更多海外人才,34%的企业将聘用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通过对海外人才加大引进力度,建设多元化团队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弹性工作制降低成本
弹性工作制也是未来的大趋势。任仕达研究发现,在采用弹性工作制方面,中国企业的表现要高于亚太其他地区。随着雇佣成本的不断上升,像兼职、压缩工作周、远程办公等弹性工作方案能帮助企业削减在差旅、人工、资产、能源方面的支出成本。
与上一代相比,年轻人更追求工作时的灵活性、信任感和自主权,采用弹性工作制的企业会更具有吸引力。有29%的企业表示实行弹性工作制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助于建立互信的企业文化。
总结而言,我们认为以下七个职场趋势需要重点关注。
趋势一:领导者将鼓励更多的人际互动
公司将继续改进他们的工作空间,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尽管远程办公让很多人可以享受在家也能完成任务的快感,但IBM和苹果近来逐渐放弃远程办公,转而实行传统办公模式,让数千名核心团队里的员工回到办公室。苹果的办公室的新设施旨在促进员工关系、理念分享和合作。谷歌咖啡馆则专门为鼓励员工互动而设计的。这三家巨头公司的都发现,当员工在物理环境中相互碰撞时,会激发创造力和人际关系,从而产生积极的结果。
某项研究发现,同事间面对面谈话能让业绩提高20%,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在工作中结交到朋友的员工中,72%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更容易感到满意。虽然科技可以让办公变得更有效率,但它永远不会取代面对面的对话。鼓励人际关系的领导者将会拥有更忠诚、更满意、更有生产力的员工。
趋势二:公司专注于对现有员工技能的提高和再培训
如今形势瞬息万变,变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我们不仅缺乏正确的技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技能也变得越来越不相关,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让几乎一半的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都有被自动化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以寻求个人多样化,提高竞争力。几乎每4名员工就有3人认为,个人有责任确保在当代经济环境下,劳动力能够拥有正确的.技能,能受到成功的教育,但仅有49%的雇主持有相同观点。
德勤领先创新中心联合主席John Seely Brown曾于2015年说过,学习技能的半衰期仅为5年,即知识每5年就可能需要更新一次。企业若想留着人才,应当在2018年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培训和发展项目,以填补员工的技能空白。IBM发现,在表现最好的企业中,84%的员工接受了所需技能的培训,而在最糟糕的公司里,这个数字只有16%。当团队进行适当的培训时,公司每年平均在人力成本上可以节省7万美元,生产力可以提升10%。
趋势三:人工智能延展到工作场所中
有人将2017年称为“人工智能元年”,人工智能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几乎所有的新设备和服务都将在未来几年里包含人工智能。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微软、苹果等公司都专注于使用人工智能创造更智能的产品,更多应用将在2018年继续渗透到工作场所。互联网零售商企业Overstock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使用名叫Mila的聊天机器人,帮助HR了解员工请假情况;在英特尔,一个虚拟助理被用来回答关于薪酬和福利等问题;法国初创公司Riminder被设计来帮助HR们高效处理简历。
趋势四:优先考虑员工精神和心理健康
在中国,职场人压力越来越大,90后都开始脱发并手握保温杯讲养生。员工每天精疲力竭,房贷、结婚、赡养父母等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超过1/4的千禧一代经济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心理状态。虽然有些疾病很难看出,但84%的员工都出现过心理、精神、身体不佳的状况。
现在,领导者们逐渐接受心理亚健康问题的员工,HR正在扮演心理健康顾问的角色,帮助支持那些抑郁、焦虑,有躁郁症和多动症的员工。不少公司采取行为,为员工减压。例如普华永道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精神健康顾问,中国电建引入“员工帮助计划”,定制心理师咨询服务和主题培训活动。
趋势五:减少员工倦怠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就已经有70%的职业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工作倦怠”已成员工的“通病”。员工工作时间没有最长,只有更长。美国全职员工平均每周工作47个小时,任期从2014年的4.6年下降到20176年的4.2年,而中国职场人平均在职时间只有26个月。研究表明,员工的职业倦怠导致企业一半以上的人员流失,近一半的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倦怠感是由不公平报酬、不合理工作量及过长工作班时间导致。
为了防止员工的倦怠,公司应当专注于建立健康和灵活的项目,让他们有时间休息并保持健康。法国政府出台了一项立法,赋予员工“下线的权利”。阿姆斯特丹有家公司一到下班时间,就会有人把办公桌(包括电脑、文件和那杯你来不及喝完的咖啡)垒起来,逼着员工按时下班。
趋势六:公司更加重视多元化
尽管多元化话题已经成为多年来讨论的话题,但科技公司里白人居多,高管层里男性居多,投资不投给女性创业者等现象仍旧存在。据普华永道PwC调查,那些塑造多元化与包容性的首席执行官中,85%的人表示企业效率提高了,77%认为客户满意度上升,而55%认为“多元化与包容性”有助于开拓新业务或新市场。
尝到甜头的公司已经在积极发展员工多样化策略了。跨国公司瑞士信贷2009年起就开始实行女性发展项目,培养她们团队管理、品牌打造等能力。德意志银行在印度的公司更是和非政府组织合作,雇佣残疾员工。
趋势七:劳动力老化
劳动力持续增长、结构相对年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皮尤研究中心估测,到本世纪中叶,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将从2010年的5.31亿增至2050年的15亿。在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也将从2010年的8.3%增加到2050年的24%。延迟退休政策在中国讨论得轰轰烈烈,65岁后还在工作的人一抓一大把。在日本,超过65岁的老人中有25%的人还坚守在岗位上。
老年职员的增加,可能导致年轻员工在企业中晋升难度加大,甚至带来更高的人员流动、压力和挫折。尽管中国的老龄化效应弱于西方,但企业也应当对老年员工的增加有所准备,并完善退休福利、医疗保健等制度减少未来可能的重大损失。
在列举的这几个趋势中,有不少已经被我们谈论许久,其中有些我们看到了原因,有些看到了应对之策,但具体如何去做,还是得雇主们举一反三。最好的企业需不断评估现状,利用技术尽可能快速、顺利地进化,应对变化。
【未来中国的职场将会如何发展】相关文章:
如何识破职场谎言01-07
如何跨过职场的典型期01-17
如何做好员工的职业发展 01-10
如何巧妙应对职场委屈01-17
职场人如何跨越职场五个关键阶段01-14
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01-09
如何处理职场上的负面情绪01-16
如何在职场中生存的更好01-08
职场新人如何应对面试01-13
新人如何度过职场迷茫期01-12